中国“稀土之痛”何时了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中国的稀土管理问题再次成为中外媒体的焦点。众所周知,稀土是战略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中国的稀土资源储量曾一度占到全球储量的85%,但一直以极低的价格输送到国际市场。据报道,2009年中国的稀土产量为15万吨,远远超过市场10万吨的需求,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 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比如石油、煤炭、铁矿砂等,凡是中国处于出口阶段的时候,价格都极为低廉,一旦转为进口,价格则飙升了数十倍。同样拥有丰富稀土资源的美国却将其稀土矿山封闭;而资源匮乏的日本则大肆购买中国稀土,将其埋入海中,以备未来几十年之用。目前中国的实际稀土储量已经不足世界的30%,如果再得不到有效地管理,未来一旦变成纯进口,我们花费的不仅是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金钱,更可能将在战略上被西方国家钳制。 中国稀土为何一直以低价出售有着非常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和原因。 首先,从国际上讲,美国等西方国家为遏制中国和平发展,把耗费稀土作为不断削弱中国战略优势的重要手段。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压低稀土价格,毫无节制地消费甚至储存稀土,直接导致中国稀土储量逐年下降。为长期获得廉价的稀土供给,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战略同盟。当中国有关部门发出整顿稀土生产秩序、严禁稀土原料出口等信号时,他们便会通过舆论宣传、开听证会、威胁终止技术转让等多种方式向中国施加压力。此外,面对中国越来越严格的管理,西方一些大型企业竟然设法绕过中国政策法规的监管,通过合资的方式在中国稀土矿旁边设立公司,渗入稀土矿开采,或者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的方式控制有采矿权的中国企业。 在国内来讲,原因同样是错综复杂的。第一,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对稀土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的认识并不充分,对我国稀土资源的高占有率带有盲目乐观的情绪。第二,稀土矿产开发秩序混乱,稀土产业集中度低。对于如此重要的战略资源,开采权有的竟下放到了县、乡,这些地方政府为局部的、短期的利益,对国家开采总量控制指标阳奉阴违,有的甚至倒卖开采指标,再加上 稀土企业经营方式粗放,产品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规模偏小、主体过多、采选技术落后、恶性竞争等问题,导致资源流失严重,环境遭到破坏。第三,随着国家稀土出口配额的逐年减少,稀土走私活动又日渐猖獗。据测算,2009年稀土走私出境超过2万吨,约占实际出口量的1/3。 稀土资源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课题,必须未雨绸缪,采取果断措施,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扭转稀土在生产、销售、出口、研发等环节混乱的局面,加强对国家战略资源的掌控能力,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一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稀土问题。将稀土问题提升到国家重大安全与发展问题去思考和谋划,可以借助刚成立的国家能源委员会,在能源委员会内部设置常设机构,改变当前政出多门、相互掣肘的状况,以加快应急和反应速度,增强执行力。 二要推行稀土储备制度,提升中国稀土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构建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的稀土产业格局,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在国家矿产地储备战略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稀土国家级战略储备制度,稳定稀土价格,增强国际贸易定价权和话语权。 三要整顿稀土开采秩序。要树立国家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确立一把手负责制,把执行国家稀土政策的情况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严肃处理违反稀土相关规定的干部。 四要逐步减少乃至终止稀土出口。“稀土出口将会威胁中国稀土产业安全”,这是工信部制订的《〈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修订稿》所得出的结论。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各种新材料、新能源不断研发,对稀土的需求将急速增长。我国现有的稀土储备将很难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必须坚决维护国家利益,顶住西方发达国家压力,严格控制出口配额,并逐年减少。
国内的稀土矿露天矿场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