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行业未来发展面临市场需求波动的不确定性
新闻导读:不管业界在行业政策、发展现状等方面的争论如何,加快稀土行业整合已成共识。
2009年12月底,伴随着市场需求的缓慢恢复,因国际金融危机而停止开采近一年的江西赣州龙南矿小范围复产。 这个小缩影折射了稀土行业未来发展面临市场需求波动的不确定性,也面临第一份产业政策出台的机遇与挑战。《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征求意见稿)》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征求意见,多方利益至今仍在或明或暗地激烈博弈,何时出台、有何修改均是未知数,但该项政策引起的诸多争议已浮出水面。 记者调查发现,业界在稀土资源储量依然丰富还是行将枯竭、稀土是否被“贱卖”、行业收储和出口管理计划是否存在“窝里斗”现象等争议颇多,恍如一出难辨真伪的“罗生门”。但保护稀土资源,提升行业话语权益成为各界共识。一些专家、企业家建议,应通过矿源控制、企业兼并等途径加速行业整合。同时,应更大范围地扩大稀土产品应用领域,提升整个行业的战略地位。 储量之争 资源丰富还是行将枯竭 提要:“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就在这里采矿,照这个说法,赣州早就没有稀土可挖了。” 走在江西省赣州市郊,随处可见的稀土工厂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路人,这里是中国的稀土重镇。康振(化名)的稀土分离冶炼厂就开在这里,投身稀土行业十余年的他最近颇为闹心。 远在北京上大学的儿子告诉康振,同学们经常揶揄他说“就是你们这些稀土企业,把国家的战略资源都贱卖了”。康振和圈内朋友也时常讨论未来政策的变化,也在思考为什么一直被认为是富集矿藏的稀土被打上即将枯竭的标签,曾经卖过天价的稀土怎么一夜之间就被说成是被“贱卖”。 稀土行业的某权威网站对我国重稀土资源的描述是:“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查明资源储量81万吨,其中基础储量9万吨。主要集中分布在江西,59万吨,占72%;广东,19万吨,占23.5%。按平均46%的回收率,离子吸附型稀土仅够开采8年。” 当记者拿出这组数据与江西赣州的稀土业人士交流时,他们很是纳闷。 “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就在这里采矿,照这个说法,赣州早就没有稀土可挖了。” 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兆添给记者提供了一份国土资源部2008年统计年鉴。根据国土部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勘察,我国共有20多种矿藏被列为富集品种,其中17种稀土元素就占了11种。以相对稀缺的离子型稀土矿为例,2008年国内探明的离子型稀土矿共计805万吨,其中江西283万吨,剩余部分由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湖南各占33%、10%、15%、2%和4%。以包头、山东、四川为主产区的轻稀土储量则高达5000万-6000万吨。不仅如此,各地还在不断发现新的稀土矿藏。 相比之下,全球每年的稀土用量不过在14万吨左右。长期从事稀土研究的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王新林也想不透,几千万吨储量下的中国稀土资源何谈枯竭。 售价之争 土价还是天价 提要:绝大部分稀土需求来自海外,而国内的供给又处在只要有需求就会拼命生产的阶段,这就直接导致了所谓的“定价权”旁落。 一提到“贱卖”,康振就有止不住的话要说。“一会儿说我们卖了猪肉价,一会儿又说卖了土价,我想知道,哪里的土能卖得这么贵?” 记者在翻阅2008年9月最早提出“稀土猪肉价”的报道时注意到,当时的报道将17种稀土元素中最廉价的氧化铈拿来与猪肉相比,称氧化铈价格最低时只有1.4-1.6万元/吨,相当于每公斤氧化铈只能卖到16块钱,而猪肉价格高涨时为18元/公斤。一般的工业用沙土的价格也在1100元/吨-1300元/吨之间,稀土价格只比真正的土价高十几倍而已。 “照这个逻辑,氧化镨钕的价格在2007年曾经卖到过23万元/吨,岂不是稀土卖出了金价!”康振并不认为冶炼的产能扩张造成了稀土价格的走低,因为在冶炼分离产能已经达到10万吨级水平的2007年,稀土价格也曾经一路飙升,比肩金价。
他以重稀土主要产区江西赣州的龙南矿20多年来的价格波动为例。1984年,龙南矿的售价是4-6万元/吨,1988年,涨至8万元/吨,1989年跌至1.5万元/吨的历史低位,随后缓慢攀升至1996年的6万-6.5万元 /吨,1998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价格下跌至2万元/吨,虽然在2002年出现反复,龙南矿在21世纪后价格保持相对稳定,直至涨至此次金融危机 前的8万元/吨,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价格跌至5.5万元/吨左右。直至今日,金融危机影响渐弱,出口缓慢复苏后,龙南矿价格才又涨至6.4万-6.5万元/吨。 不难看出,龙南矿价格的每一次大幅下跌都与海外市场需求的衰退密切相关。按照康振的话说就是:老外一买,价格就涨;老外不买了,价格就掉。但即便是在龙南矿价格最低时的1989年,稀土矿山企业依然利润不薄。 反观被视为“贱卖”情况最严重的氧化铈,其价格在2008年下半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重挫50%以上,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回暖,在2009年,价格缓慢爬升。再加上氧化铈主要以包钢的尾矿坝为原料,其成本几乎可以等同为单纯的冶炼分离损耗费用,低廉的成本再加上巨大的储量,卖出个猪肉价似乎不足为奇。 王新林认为,稀土价格之所以会有如此波动,原因在于绝大部分需求来自海外,而国内的供给又处在只要有需求就会拼命生产的阶段,这就直接导致了所谓定价权的旁落,价格涨跌完全看需求面的脸色。 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为13万吨,国内市场至多消化4-5万吨,剩余的要靠出口。而工信部希望,将每年的稀土出口配额总量控制在3.5万吨以内,其间的差额势必造成不少稀土企业铤而走险地走私抑或凄凉停产。 收储与出口之争 北方稀土是否借机打压南方稀土 提要:征求意见稿中关于支持轻稀土矿产品出口和收储的表述,被质疑为是北方稀土借机打压南方稀土。 记者获得的《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征求意见稿)》表示,为保障资源、杜绝贱卖、整合行业、提高话语权,要实行严格的进出口管理和收储。 该征求意见稿在稀土进出口管理方面有如下规定,稀土产品的出口分为鼓励类、允许类和禁止类,严格禁止各类稀土矿产品、混合氟化稀土、混合碳酸稀土等各类混合稀土盐类产品出口。 然而,如此就真的可以阻断稀土产品走出国门么?赣州鑫诺稀土发光材料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才范指着出口产品目录中的鼓励类产品说:“只要这些东西能出去,禁止类中的很多产品都能出去。” 他给记者举例说,发光材料绿粉和红粉属于鼓励类出口产品,绿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铽和氧化铈,而红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铕和氧化钇,只要将二者重熔就很容易得到被禁止出口的高纯度铽。而现在,很多企业正是利用加工产品的边角废料进行冶炼分离再生产的,工艺上并不存在什么难度。 “部分稀土元素应该限制出口,而不是禁止。”叶才范表示,直接禁止出口,失去了国外市场将造成禁止出口类产品价格暴跌,中国不但失去了这块市场,资源也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而且,由于稀土加工产品才可顺利出口,这会引发国内新一轮的稀土加工产品产能的上马,大量工艺粗糙,仅用于满足国外重熔需求的生产线会在各个稀土重镇遍地开花,稀土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将向下游进一步延伸。“到时候,可能还要出台新的政策来弥补老政策的漏洞。” 对于收储政策,业界意见也不统一。征求意见稿指出:包头白云鄂博资源开采要加强综合利用,解决好尾矿中稀土等资源的保护和放射性污染防护问题,限制东矿和主矿资源开采量,搞好稀土资源储备。但该意见稿未对资源更加稀缺的南方离子型重稀土提出收储意见。 记者从包头权威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包钢稀土(600111,股吧)正在极力推进稀土收储工作,希望将稀土收储从企业行为转变为国家行为。“这是国家的资源呀,应该储备起来。”该人士对于推动国家收储显得信心十足。但部分专家对此表示质疑,与其冶炼分离后储备,为什么不干脆减少开采呢?
这颇耐人寻味。 从征求意见稿在出口方面的规定来看,位列出口产品允许类目录的几乎是清一色的轻稀土产品,镧、铈、镨、钕的氧化物、碳酸盐、硝酸盐、氯化物、氟化物、硫酸盐、醋酸盐、氢氧化物、草酸盐……各种轻稀土的初级产品都被划为出口允许类产品。重稀土的主要金属元素铽、镝的各种初级产品,以及铥、镱、镥的富集物,甚至含铥超过3%、镱超过5%、镥超过3%的各类化合物、金属或合金则统统被禁止出口。 如此实施的话,北方的轻稀土将不会因政策失去海外市场,而南方的离子型重稀土因几乎全部被禁止出口,今后将难以走出国门。 对此,工信部的解释是,南方的离子型重稀土为我国独有,储量远低于北方的轻稀土,所以应该采取更加严厉的政策手段保护资源。 但部分业内人士持不同看法:征求意见稿要求包头白云鄂博地区搞好稀土资源储备,但通篇没有对资源更加稀缺的南方离子型重稀土提出任何收储方案。工信部主管稀土工业的巡视员王彩凤甚至在“2009年首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发展论坛”上公开表示,反对江西省在2009年上半年对重稀土产品的收储行为。她的理由是,一旦鼓励收储就会造成国家这边积极收储,企业那边盲目扩产的恶性局面。 “政策的背后很可能有包头的力量。”康振笑着对记者说,南方稀土业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这份政策实际上是北方稀土对南方稀土的一次打压。 道理很简单,南方离子型稀土的主要产品铽、镝一旦被禁止出口,失去市场的南方冶炼分离产能将有2/3被迫停工,而作为副产品的镨、钕产量也会大幅下降,这无疑给主产镨、钕的北方轻稀土产能留下了可观的市场空间。“到时候,镨、钕供应减少,出口又不受限制,价格肯定上涨,受益者是谁,一目了然。”康振无奈的摇头,他不希望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失公允。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政策中对于北方稀土的倾斜并不止于出口限令这一项,在生产环节政策要求,使用包头混合型稀土矿的冶炼分离年生产规模应大于8000 吨,使用四川氟碳铈矿的冶炼分离年生产规模应大于5000吨,使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冶炼分离年生产规模应大于3000吨。 根据调查了解,目前我国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分离产能普遍在1000-2000吨,规模在3000吨的门槛将把绝大多数的产能拦在门外。 面对南方稀土企业的上述指责,包头的稀土业人士鲜有正面回应。上述包头的权威人士坦言,从效果上来说,政策实施后确实会对南方稀土企业造成重大打击,对北方的轻稀土企业更为有利。但参与政策起草的他否认在制定政策过程中有意借此打压南方稀土企业。 整合路径之争 加强矿源控制 推进产业集中 提要:一些业内人士称,每年的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形同虚设,控制好矿源和加速行业整合是控制稀土开采总量的最好手段。 实际上,即便对于资源行将枯竭的提法并不认同,但几乎所有稀土行业从业者都认为限制开采尤其是滥采是绝对有必要的。争议之处在于行业整合的路径上,不少业内人士称,与其通过指令性生产计划来调控产能,不如控制好矿源,提升产业集中度。 一些业内人士称,每年的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与实际生产情况相差甚远,使得采矿指标形同虚设。 根据工信部的“2009年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2008年全国稀土矿产品的产量在7.12万吨,2009年的计划产量则为11.55万吨;而冶炼分离产品2008年的实际产量为12.72万吨,2009年的整体计划产量为11万吨。 长期从事稀土矿开采的赖兆添一眼就看出其中破绽——矿产品数据和冶炼产量数据严重偏离。“至少我还没听说有哪家国内企业用的是进口矿的。”实际上,矿产品产量和冶炼分离产量之间难以匹配的差额正是稀土矿滥采最有力的注脚。 根据工信部的调研数据,广东省2008年矿产品的产量为2553吨,而有行业人士估计,2008年广东省的稀土矿产量达2.5-3万吨。该人士称,做出这样的判断并不复杂,根据工信部数据,没有矿石资源的江苏省2008年冶炼分离产量在2.07万吨,而江苏省的冶炼分离原料几乎全部来自广东,但广东矿的流向并不仅限于江苏。 一些稀土企业老板还认为,部分地区对稀土矿的各项管理并不规范,也不严格,这就造成了稀土矿产的肆意开发。 “与其大张旗鼓地淘汰冶炼产能,不如着手控制好矿的源头。”赖兆添认为,目前稀土的开采仍然缺乏控制,从矿石供应环节没能给稀土价格提升以足够支持。尽管稀土被列为限制性开采矿种,但由于存在操作及监管难度,这种限制开采的实际效果如何有待观察。 由于指令性计划缺乏执行力,整合成了控制国内矿产品开采总量的最好手段。对此,征求意见稿表示,坚持集约发展,推进企业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稀土产业,到2015年稀土冶炼分离企业数量由目前的近100家减至20家左右。 实际上,市场已做出反应。赣州的采矿整合分两步走:2000年,县级政府将分布在个人手里的88个采矿权先集中在8个县的8个公司中;2004-2005年,又进一步整合到赣州稀土矿业公司手中。整合之后,稀土矿的开采矿点大幅减少,从原来的1000多个采矿点,整合成为130个左右的采矿点。采矿点的减少直接带来矿产产能的缩减,由原来的年产2万吨,缩减为整合后的1.5万吨。 当地企业表示,赣州本地的矿商没有一个敢滥采贱卖,一旦低于矿业公司的统一销售价格私自销售,将会受到极其严厉的处罚。 此外,赣州还集中将矿石原料配给几个拥有深加工能力的大型冶炼企业。未来,赣州还计划吸引冶炼企业参股矿业公司,实现产业链一体化。 记者拿到的赣州稀土发展情况报告显示,在矿权整合之前的1999年底,新建的25户分离企业仅存5户,5户企业当年分离稀土量累计753吨,全年亏损2亿元以上,负债3.5亿元以上,负债率高达196%。2008年,赣州全市的稀土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5亿元,同比增长22.2%,占该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12.2%,比2000年的4.02亿元增长了 21.8倍;实现利税总额11.3亿元,同比增长14.3%,占该市工业利税总额的15.1%,比2000年的1420万元增长了78.5倍。 原本稀土矿产就集中在一家企业手中的包头,则成立了内蒙古包钢稀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通过统一组织安排生产、统一收购、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的运作模式掌控稀土产业“定价权”。 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王新林提出,作为稀土的主要产出国,一味将稀土定为应实行保护性开采、限制生产规模的小行业,并不适用于所有稀土品种。他表示,北方储量巨大的轻型稀土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领域广泛,对比目前的储量,更大范围地拓宽稀土产品的应用领域,尤其是国内市场的应用范围才是提升产业话语权的关键。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