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锑都冷水江要用10年找回逝去的美丽
11月29日报道 在锑矿即将开采枯竭的最后15年之前,有“世界锑都”之称的冷水江,不再仅仅忙于眼前事务,而是理性地坐了下来开始思考前瞻战略问题。11月29日,来自5个厅局、3个政策研究机构、3所高校的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投资公司的代表,共同对冷水江的新顶层设计方案进行了研讨。根据方案,锡矿山地区生态环境有望在2020年得到基本恢复。 “冷水江式转型”正在逐步浮出水面。 A 多重伤痕让“世界锑都”思变 位于湖南地理几何中心的冷水江市,资源丰富,有“世界锑都”、“江南煤海”、“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但近百年来的粗放开采,让一座有山有水的美丽城市变成了一座严重污染的城市,尤其是为国家乃至世界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锡矿山地区,早已变成了一座座光秃秃的尾矿山,宛如地球上的一道伤疤。 储量仅够15年开采——经过110多年的开采后,世界最大的锑矿产地——湖南锡矿山现保有锑储量为30万吨,仍居世界之首,但已濒临枯竭。据当地测算,余下的储量仅够15年开采。 财税增收遭遇困境——锑产业是冷水江市的重要税源,锡矿山地区入库地方税收占全市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11%。冷水江作为典型的企业依托型城市,因锑储量有限,主业一旦衰退将面临严重的再就业困难、财政收入下降等系列问题。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锑矿资源在给人们带来财富的同时,锑矿渣也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害。据了解,当地仅累积起来的锑矿渣量便高达百万吨。而锑矿渣中又含有砷、碱等有害物质,因而造成砷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同时,锑矿开采和冶炼也导致这里空气污染异常严重且酸雨频发,造成土地酸化严重。 地面塌陷现象严重——经过百余年的开采,锡矿山地区地下已接近采空状况,形成了连片的空巷道。目前已发现规模较大塌陷点达19处之多,随时有可能造成重特大地质灾害事故。 常年的治理功效常常被新生损害所抵消。冷水江意识到,只有可持续发展规划才能解开百年污染这个“结”。资源型城市要想改变“矿竭城衰”的轨迹,还须早做打算。2008年10月14日,冷水江市市委书记、市长联名在网上发公开信,苦求重振“世界锑都”良方。 B “禾青镇现象”带来了启示 由于受制于基础条件,冷水江市一下子很难吸引到新的发展动力,达到促进发展模式转变的作用。但该市禾青镇现象启示了冷水江。为什么冷水江市内像资江氯肥厂这样的企业有若干个,且建厂时间都比资氮长,却只有资江氮肥厂周围发展成了一个建制镇,并成为全国百强镇?冷水江市委、市政府意识到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上,首先要做个研究型政府。 “政府规划一定要走在前面,冷水江的转型不仅是经济的转型,还包括生态转型、社会转型、文化转型和机制转型。” C 10年内打造成山水宜居城市 2009年11月29日,冷水江市在2009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论坛上提供给专家们研讨的《关于加快推进“一转三化”战略的实施意见》,被专家们认为是冷水江市转向“两型城市”发展,具有远见系统的顶层设计方案。 冷水江市委书记刘小龙介绍,根据规划,冷水江计划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打造成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实验区、湖南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生态城市建设的样板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先行区。刘小龙表示,10年后,冷水江经济总量要达到450亿元,第三产业比重由现在的25提高到41;同时锡矿山地区生态环境基本恢复,还冷水江一个“新山水宜居城市”。 专家声音 “两型化” 是为冷水江量身定做的 李红卫(湖南省两型办改革处处长):冷水江作为一个山区城市,原本认为走城乡一体化之路会有点艰难,但冷水江特点非常突出,城市化率非常高而农业比重极低,城乡一体化对于冷水江反而是相对容易的事情,难点反而在产业方面。而在产业定位上,“两型化”简直就是为冷水江量身定做的一样。 陈志强(省委讲师团巡视员):国际经验证明,在城市建设初期,工业化可以有力地促进城市化;进入城市建设中期以后,则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的效应更加显著,但城市化第一步应该是宜居化。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