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有色行业率先“觉醒”
供给侧改革的最大难点之一是去产能,压缩无效供给,也就是李克强总理所说的处理“僵尸企业”。关于压缩过剩产能,早在四五年前国家就三令五申压缩煤炭、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过剩产能,但一直效果不佳。
目前出现的新情况是:在国家没有出台更严厉措施的情况下,有色等行业企业已经率先觉醒,自动通过行业协会等协调压缩产能。
先是10月中旬北方稀土、厦门钨业、广晟有色、南方稀土、五矿稀土五大稀土集团打响限产“第一枪”,宣布全年冶炼分离产品生产量将较工信部下达给公司的2015年稀土总量控制计划指标量减少10%左右;再是11月20日十大锌炼厂宣布明年减产50万吨;紧接着11月28日,包括江西铜业、铜陵有色等在内的九大铜炼厂计划2016年集体减产精炼铜20万吨,相当于今年产量的5%。
在国外,全球最大的锌矿石生产商嘉能可10月初宣布,公司将把锌产量削减50万吨,相当于全球锌供应量的约4%。这是该公司应对大宗商品价格疲软的最新举措。全球最大铜生产商智利国家铜业公司11月30日表示,该公司在今年1月至9月铜产量呈现微幅增长,如果未来铜价格下跌幅度加大,该公司可能将不得不选择减产。
有色行业“自发”限产保价行动坚决,完全因为形势比人强。10月和11月,由于美元升值、新兴市场需求继续疲软等因素影响,铜等大宗商品跌幅更加明显,不断刷新六年来低点。而且从目前情况看,铜价很快复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促使许多矿商宣布暂时停产。锌、镍等小金属情况也大致如此。
有色行业限产坚决而迅速,与该行业产能主要集中于有限的几家、十几家企业有很大关系。集中度较高,事情就好办一些。而产能过剩最为严重的煤炭和钢铁企业,虽然也想努力去产能,但由于所涉企业众多,效果基本为零。
煤炭价格快速下滑主要还是产需发生了明显的不协调,国内煤炭产能太大了,加上在建项目,一年产能在50多亿吨上下。“神华集团一直试图稳定煤价,甚至主动上涨煤价,但神华集团一年的产能仅仅4个亿,怎么能决定产能达50多亿的市场呢?”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凤海虽然无奈,但说的是实情。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所召开的煤炭行业脱困联席会议已经召开了43次,全行业脱困的努力仍在继续。但并不是所有煤企都在减产。有数据显示,部分煤企集中的省份煤炭产量尽管同比增幅有所放缓,而同比产量仍在继续攀升。因为所有的企业都有富裕的产能,前期的投入都摆在那里,只要能销售,多产多卖一点就能补一点生产损失,大家都在考虑各自的利益,结果产量往往是越减越多,价格战往往越打越烈。
钢铁行业因生产的连续性和特殊性,以及与地方财政千丝万缕的联系,去产能很困难。但11月13日,唐山松汀钢铁产正式宣布全面停产,员工全部放假,这是继山西海鑫钢铁之后国内第二家500万吨级规模的钢企因高负债及资金链压力停产,意味着我国钢铁行业已正式转入痛苦的被动去产能进程。
水泥行业的去产能起步较早,如新疆、宁夏等地利用冬天寒冷时机停窑,其他各地纷纷效仿。水泥行业产能转移也有收获,如龙头企业海螺水泥在印尼设厂生产水泥,中材国际在尼日利亚建设水泥生产线等。
总之,无论是有色,还是煤炭、钢铁、水泥等其他过剩行业,都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下艰难去产能。这一过程更多源于市场的力量,而不是政府强推。也许,这样化解产能过剩会更彻底、更有效率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