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里看钓鱼岛风云
中日之间钓鱼岛的争端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对这个问题中国政府态度十分明确,捍卫领土主权绝不退让半步。连日来,全国各地公众自发的反日游行示威活动此起彼伏,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之情和团结的力量。在游行队伍中很多都是青年学子,他们不仅以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感,同时他们更致力于对钓鱼岛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入地探讨,在这些探讨中高校教师起到了引领和提升的重要作用。
一、理性看待国内国际问题
从4月16日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提出计划将在年内“购买”我钓鱼岛,到7月24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提出政府开始启动钓鱼岛“国有化”程序并于9月11日正式签署“购买钓鱼岛”合同,日本单方面的一意孤行挑起了这场钓鱼岛领土和外交危机。中国政府就此再三向日本政府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日本政府的行为显然也引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义愤。截至目前,至少有180个城市出现了大规模反日示威游行,而在长沙、青岛、西安等地甚至出现了民众打砸日系车、冲击日货商店等非理性的事件。
当前,中日关系因为钓鱼岛争端已经降到了邦交正常化四十年来的最低点。而就在9月23日,日本数十名警察登上我钓鱼岛,东京也爆发了由右翼团体组织发起的数百人规模的反华游行;与此同时,中方决定推迟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招待会。中日之间围绕钓鱼岛的领土争端仍处于不断发酵之中。
国耻不可遗忘,主权和领土问题不能妥协。但爱国并非简单的情绪宣泄,更不意味着对同胞的戕害,而需要理性认知的支撑。理性之所以被呼吁,正是因为确有非理性现象的存在。当爱国热情在胸中激荡之时,我们也该冷静下来,理性客观地思考钓鱼岛问题以及整个中日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认真地考查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当然,钓鱼岛自古以来属于中国领土,这一涉及主权的问题毋庸置疑,也容不得他国肆意挑衅。然而,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二战结束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了日本的领土范围,其中并不包括钓鱼岛。但是,当时中国脆弱的大国地位导致中国并不能充分地参与国际事务,自身的国家利益也无法得到完全尊重。
蒋介石政府在权衡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琉球群岛的价值轻重后,无奈地接受了“唯琉球可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而实际上琉球群岛则置于美国战略托管之下。这里需要指明的一点是:美国在托管琉球群岛的过程中单方面炮制了所谓“琉球地理分界线”,将本属于台湾天然附属岛屿的钓鱼岛诸岛纳入其管辖范围内。而导致钓鱼岛领土争端的直接根源在于冷战格局下美日同盟与中苏同盟的对抗。随着中苏同盟的确立和亚太地区冷战格局的形成,美国迅速调整自己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琉球和钓鱼岛一跃成为美国远东战略防线的关键环节。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面临相当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转而在亚洲实行战略收缩,要求日本在日美安全体系中承担主要角色,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以日本拥有“施政权”为由,把联合国交付美国托管之琉球行政权交予日本管理,此时美国仍错误地将原属中国领土的钓鱼岛也包括在琉球群岛管辖区域内。在之后中日邦交正常化过程中,周恩来总理以中日建交大局为重,决定不谈钓鱼岛,留待将来条件成熟时再解决;邓小平为中日关系发展计,也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处理模式。
纵观钓鱼岛问题的由来,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老生常谈依然成立,这就要求我们广大青年学生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投身到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去。国内的分裂、对抗和不团结都会影响到国家处理对外事务的力度和强度,在这种意义上,针对同胞的非理性行为就更应当受到谴责。
其次,就是如何解决钓鱼岛问题以及如何处理中日关系。自钓鱼岛争端开始以来,无论是温和的“以武力捍卫主权及海洋权益的选项始终没有排除”,还是激进的“中日必有一战”的论调都具有一定市场。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局部冲突还是更大规模的全面对抗都是中日双方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宁可大陆不长草,也要收复钓鱼岛”的言论终究只能是一时的情绪宣泄而非理智行为。而更多的人提出了经济制裁日本的观点,事实上,中日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矛盾已经掣肘双边贸易,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18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4%。东芝、松下、佳能和日产等多家日本企业也因反日游行纷纷暂停部分在华工厂的生产,多数日资零售类企业也暂时关闭门店。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日经济保持着相当高的依存度。以2011年为例,中国对日贸易3429亿美元,占当年外贸总额的9.4%;而日本对华出口额为1614亿美元,中日贸易额占日本贸易总额的比例高达20.6%,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同时中国持有高达18万亿日元的日本国债,是日本最大的债权国。主张经济制裁者由此得出中日经贸战一开,日本将会付出更大代价的结论以支持他们的主张。但简单的数字统计或许说明不了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中日经济由于较强的互补性,已经高度融合,在中日经济互相依存方面,实际上很难衡量谁更需要对方。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金属及制品和运输设备,日本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化工产品。在全球产业链中,中日还都是两个重要环节。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不能采取经济措施制裁日本呢?不然,中国政府运用经济手段,作为一种反制、一种威慑应该被当做适时的选择。中方对日本进口商品合法地设置一些贸易壁垒、对日本在华企业进行税收、环保方面的调查,限制对日本的能源和原材料出口,特别是稀土出口,这都将对日本经济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总而言之,在钓鱼岛争端和中日关系问题上,对于我们青年学生,应该提倡理性爱国,要培养自身理性看待国内、国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要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投身到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去。对于钓鱼岛问题,也应当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策略,以谈判方式和平解决争端,这既是国际社会处理领土争端的共识,也是长期以来中国处理与邻国领土纠纷的一贯选择。
二、自媒体时代需要传播伦理
政治与传媒相伴相生,双方自然而然地相互影响。钓鱼岛事件所展示的传播图景表明,以往传统外交报道的模式已经改变,传播技术变革给政府舆论管理带来新的挑战,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都值得深思。
1、钓鱼岛事件的传播图景
相对于前段时间的伦敦奥运会,同样是媒体焦点的钓鱼岛事件的报道显得审慎。总体而言,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多平台多媒介协同传播,社交媒体表现抢眼。媒介融合趋势下,原来单一媒介为主的传媒集团已经在近几年内转换为全媒体集团,而网络、手机、ipad媒体功能的拓展使得受众越来越习惯于接受多平台组合传播。钓鱼岛事件中,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从各自角度全方位做了报道,形成多元传播格局,其中新兴的社交媒体表现强劲。作为用户贡献内容的自媒体,社交媒体尤其是微博在钓鱼岛事件中生产了海量的信息和评论,公众参与到新闻传播之中,单向传播被双向传播所取代。
第二,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建构了正确的舆论导向。钓鱼岛事件中各地游行接二连三,参与者甚众,特别是初期个别城市还出现了打砸抢等事件,并且间或夹杂着其他负面社会心理,如若形成负面舆论导向,堪称国家之祸。值得肯定的是,沉默的螺旋效应下,各种不良舆论很快得到遏制,理性爱国的声音占了上风。一度被认为容易产生极化反应的微博,亦是理性爱国的声音淹没了极端和负面的声音,主流声音和传统媒体一同倡导理性爱国。例如,9月16日,中国作家协会赵丽华在腾讯微博号召“支持理性爱国,反对暴力”,两天时间该微博被转发了500万次。
2、即时传播时代对政府舆论管理的挑战
从钓鱼岛事件的传播全景来看,传播技术革命、公民意识觉醒等诸多因素使得大众传播格局已经出现变化,这给政府舆论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一,大众传播已经从定时传播转变为即时传播,政府尚未能完全适应新的传播时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是以定时传播为主要内容生产模式的,例如日报到晚上截稿,一日一报,电视节目也多有固定播出时间,需要有制作过程,这对于政府的媒体应对而言,相对从容。但是随着网络媒体迅速崛起,定时传播变为实时传播,政府媒体应对的反应时间无限缩短,政府需要对公众诉求迅速作出反应,难度陡增。
第二,社交媒体的发展重构了传播平台,政府需要学会直接面对公众。一定意义上说,社交媒体改变了大众,过去大众传播时代的大众是匿名的、松散的,而现在变成互相联系的,不只消费信息,亦不断分享情感和交流意见的新大众。而且,社交媒体最直接鲜明的变化是原有传播平台亦重构为互动平台。公众和采访对象可以直接对话,这不仅对于传统媒体是巨大冲击,也给舆论管理带来难度。以往政府不用直接面对公众,可以借由调控媒体报道来调控舆论,而显然现在政府已经需要借由新的传播平台直接面对实时在表态的公众。这一转变,政府尚未完全做好准备。不过,政务微博处于快速发展态势,相信局面很快会改变,钓鱼岛游行事件中,“平安北京”等公安微博表现可圈可点,及时提醒大家“理性爱国”,及时公布对“打砸抢”的处理信息,有利于控制局面,形成理性氛围。
第三,尚需倡导社交媒体传播伦理。社交媒体的崛起是柄双刃剑:一方面,社交媒体让信息自由交流多了一个新渠道;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中的信息也鱼龙混杂,钓鱼岛事件中,微博上亦有很多过于偏激的声音,甚至有攻击侮辱性语言。应积极倡导社交媒体的传播伦理,积极倡导社交媒体的自律与法治。
稀土供应商:中钨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详情查阅: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订购电话:0592-5129696 短信咨询:15880262591
电子邮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手机网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WML版:http://m.chinatungsten.com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