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业谷底突围 去年至今价格低迷不振
8月28日中午11时30分,张枫已经身处江西赣州当地的一家大酒店之中宴请宾客了。之前的几个小时内,他和他的团队谈妥了一项新的合作项目,这让他着实有些兴奋,“稀土不做了,我现在做其他的呢。”
张枫是赣州当地一家稀土公司的老板,从2008年进入稀土行业,至今已经4个年头,“行情实在太差了,不能继续做下去了。”说这话的时候,张枫的言语间还是流露出了些许的遗憾。
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稀土的价格就始终在低位徘徊,到今年6月以后,更是跌入了谷底。以氧化镨钕为例,今年上半年均价约43万元/吨,而去年同期的价格则是55万元/吨,下降幅度约22%。“能撑的就撑住,撑不住的就只能转行了,稀土的价格估计还会下探。”张枫这样解释着自己转行的行为。他说,据他所知,在赣州当地,转型的稀土公司并不在少数,“大家心里没底,不知道什么时候价格才能起来。”
尽管近期也有一些行业利好的消息传出,但国内稀土市场始终处于低迷状态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此,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安海轩指出,稀土价格持续下跌系需求不振所影响,在国际需求并未有明显好转的前提下,稀土价格止跌回升的概率较低。
轻稀土收储能平抑市场
公开消息显示,今年9月初,国家发改委物资储备局(以下简称“储备局”)将启动1.8万吨轻稀土收储工作,目前储备局已经和包钢稀土就国家收储轻稀土事宜达成一致,将使用近百亿元资金收储1.8万吨轻稀土。
“如果按照近两年的稀土产量来说,这次收储的数量还是不少的。”稀土行业内一名不愿意具名的专家称,此次的收储可以说是国家稳定市场的手段。
江西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吴一丁并不认同此次收储能够稳定市场的观点,他认为,我国稀土储备属于卖方,所以我国的稀土储备属于卖方储备,卖方储备到底能不能对稀土的价格产生影响,这还需要论证。“并不是储备了就能对市场产生影响,买方储备能产生影响是一定的,但是卖方储备是否能产生影响如今未知。”
2010年,我国稀土的计划开采量为9.38万吨,2011年为8.92万吨,呈下降趋势。如果以此计算,此次战略储备的稀土量差不多占到了全国稀土开采量的20%左右。
尽管国家没有公布2010年和2011年的实际生产产量,业内普遍认为稀土盗采现象严重,实际产量应该是超出了国家的计划生产产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此次收储的稀土数量仍然可观。
“稀土收储的事情,很早就有人在提,也有人早就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和论证。”吴一丁说,但从目前来看,怎么储备,储备的品种和数量等问题都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
实际上,早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负责人就建议“适时建立国家稀土储备制度”,对具有战略意义的稀土产品进行收储。
金融危机之后,享有“稀土之父”美誉的徐光宪院士提出“每年拿出10亿元的资金用于在稀土低迷时期储备稀土”后,“建立发挥类似欧佩克作用的稀土战略元素储备制度”就受到了热捧。2010年,国土资源部圈定包头为稀土矿产地储备基地,稀土储备的试点正式开始。2011年9月,包钢稀土包钢稀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要收购符合质量的稀土镨钕氧化稀土产品。
时隔一年后的2012年9月,国家将再一次启动稀土国家战略收储。对于此次轻稀土储备的操作思路,诸多的业内人士并不看好,一个普遍的看法是,对于储量丰富且生产过剩的轻稀土,收储价值非常低。国外矿山大多是轻稀土矿产资源,随着今年下半年陆续投产,后期稀土价格还将继续下跌,这会造成国家储备资金的巨大损失。
吴一丁同样觉得我国目前轻稀土储量丰富且供应量大,所以他觉得国家更应该储备的是南方的离子型的中重稀土,“中重稀土价格比较高,数量也比较少,如果说从控制的角度来说,控制严格一些是应该的。”
安海轩也认为此次国家储备品种应该更集中于中重稀土资源,他指出,中重稀土是我国的特有矿种,其应用面广、市场需求大,具有很强的储备价值,中重稀土收储对我国保护稀缺资源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收储的具体启动时间,安海轩说要视市场情况而定,“当市场价格接近原料生产企业环保、生产成本时,即是我国启动战略收储的时候。”
南北稀土竞争逐渐消除
一个星期前的8月22日,商务部下发了2012年第二批稀土出口配额9770吨。至此,2012年全年稀土出口配额已经发放完毕,配额总数为30996吨,其中轻稀土配额27122吨,中重稀土3874吨。这一数字比2011年的30184吨增长约2.6%,也是中国自2005年以来首次增加稀土出口配额。
对此,上述不愿意具名的专家称,配额的增多应该是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供不应求的时候应该就要增加配额。吴一丁同意配额制定应该是根据市场的供求状况来确定的,他说,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关税应该逐渐下降,配额应该逐渐取消,“这是一个大的趋势。”
吴一丁说,从总的稀土控制量来看,配额多一些少一些,并没有对行业产生太大的影响,即使配额略有增加,也不是国家在稀土政策上的变化或者指向,并不能解读为整个行业的大变化,所以并不是说出口配额完全就放开了,“只能说我们的生产能力非常大,控制太多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地方经济或者企业的经济效益。”
安海轩则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11年,受国际需求的放缓以及竞争的加剧,我国稀土配额仅用61.6%,商务部没有因此下调出口配额总量,反而去提高了出口配额总量2.7%,这只是为了显示我国在出口配额方面始终保持着宽松,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对需求意外急剧提升下的市场调节作用,“实际上,在限额用不完的情况下,配额提升也只是形同虚设。”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配额分配在各企业间出现了明显浮动—此前由包钢系“一股独大”的形势正在发生变化。根据公告,本次包钢稀土获得配额1265吨,比去年减少约两成半。同属包钢稀土子公司的内蒙和发稀土、包头华美稀土、天骄清美稀土也都出现了幅度不等的减少。以此计算,包钢系配额总体减少了约三成。
配额同比大幅增加的企业则包括五矿集团、广晟有色、有研稀土、中色股份、赣州虔东、赣州晨光等企业,这些企业既有贸易型企业,也有生产型企业。但更大的共同点是,南方稀土公司相对多了一些。中国铝业集团由于收购了江苏多家稀土企业,也在今年新增大量配额。
对于此次包钢系配额的减少,安海轩说,我国加强了环保核查力度,以避免稀土开采中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宝钢系的配额减少或与其在环保力度有关。”
“包钢系今年在配额上的失意,可能与其上半年环保核查迟迟未通过,直到最后关头才涉险过关有关。”前述不愿意具名的专家称,环保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的重中之重,从此次包钢系失意之中可见一斑。
分析人士指出,一直以来,南北稀土竞争的问题就存在,北方稀土属于轻稀土,南方稀土属于重稀土,从历年整个产业的指标来看,北方稀土的分配量一直大一些,“配额一直不公平,希望今后能逐渐公平起来。”
加快建立价格体系
稀土由17种元素组成,可以运用在很多高科技领域,如风力涡轮机、混合型汽车、导弹导航系统、移动电话甚至是卫星制造。
由于过度开采和管理不当,1979-2009年间,稀土价格增长不到20%。2011年,中国的稀土市场价格大涨大跌。2011年年中,稀土市场价格到达最高点。下半年,下游深加工企业产量迅速下降,此外,中国也遭遇到国际环境的指责,整个稀土行业形势严峻。
而稀土价格也正面临着不确定性,如今美国的稀土矿山已经重启,预计明年能达到2万吨的年产量,澳大利亚在马来西亚建的稀土工厂未来产能也能达到2万吨。目前中国的稀土出口量为3万-5万吨,这个量占到整个世界稀土供应的90%以上。可以看到的是,国外稀土的产能增加,可能会对中国的稀土行业产生影响。“这其实也意味着,中国未来或许将不再需要向世界上的稀土需求国供应大量的稀土。”前述不愿具名的专家称,这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环境治理的稀土行业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国都证券《稀土行业研究报告》中写道:资源储量丰富,但资源开发利用过度。当前,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中国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等均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然而,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现象严重,资源回收率较低,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回收率不到50%,包头稀土矿采选利用率仅10%。如此超强度开采,导致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不断下降,主要矿区资源加速衰减,原有矿山资源大多枯竭。
安海轩说,稀土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赖于行业开采规范、价格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在国外开始不断开采稀土资源的情况下,我国稀土行业面对的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我国稀土行业应该加快价格体系的建立,同时提升企业生产、经营能力,以应对当前市场环境。”
安海轩认为,目前,我国稀土行业面临发展的困境期,国外需求不断下降,稀土价格大幅下跌,同时稀土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提升,导致了稀土企业普遍处于生存困境。
因此,吴一丁称,就稀土产业对环境的破坏问题,还是要加大力度控制。只不过是在生产环节控制还是在出口环节控制是有选择的,“当然我们认为在生产环节控制要更好。”
吴一丁建议将环境成本加入到稀土产品的价格当中,并且稀土产量也要严格地控制。他说,目前稀土行业的争端主要在关税和出口份额上,所以从生产环节控制来说要比在出口环节来控制更好。“从国外对于中国稀土的依赖度来说,很多国家前期的依赖度是比较大的,如果过分控制出口,势必会影响到一些企业,甚至也可能会影响到国内的一些企业。”
稀土供应商:中钨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详情查阅: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订购电话:0592-5129696 短信咨询:15880262591
电子邮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手机网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WML版:http://m.chinatungsten.com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