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业向高端找钱 深加工艰难转型
自3月中旬以来稀土价格又续升势,钕铁硼核心材料金属镨钕价格目前已升至58.5万元/吨,氧化镨钕也从36万元/吨升至46万元/吨,涨幅接近30%。稀土价格的触底反弹,令市场对稀土开采和加工企业二季度的业绩颇为乐观。 然而,企业盈利的好转并不能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国内稀土开采和加工企业的盈利多依赖于稀土价格的上扬,而缺乏价格波动以外的持续盈利能力。
当前稀土产业链上的大量利润被截留在国外拥有高端技术的企业手里。面对着成本上涨与利润空间逼仄的双重压力,国内稀土开采企业和粗加工企业开始“被迫”向深加工领域转型。
去年年底,五矿稀土启动江华产业项目的建设。按照项目规划,在2013年12月底前,将投资20.8亿元开发稀土深加工及应用产业链;2013年以后,再适时增加新的稀土应用深加工项目,精心打造百亿稀土产业园。
今年1月,广晟有色披露公司拟加码稀土深加工的计划。公司拟与北京生威稀土新材料公司和大余县鑫河工贸公司合作,共同设立广晟智威稀土新材料公司,以弥补公司在稀土深加工领域较弱这一短板。
但是,大企业的带头,并不能掩饰我国稀土深加工行业技术落后、研发能力不强的硬伤。
中国五矿集团总裁助理王炯辉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我们都是卖原材料,不注重后端应用。1元钱的稀土原料,我们粗加工最多卖10元、20元,到欧美做成产品后,我们就要花1000元才能买回来。”
王炯辉的话反映出目前国内稀土深加工产业与国际同行间的巨大差距,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稀土行业仍处在主要依靠出售资源来盈利的现状。与汽车工业、新能源工业等领域相似,国内大量的稀土企业仅掌握一些中低端的技术,而高端的核心技术被国外所垄断。
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目前国内稀土行业的现状:中国稀土原矿的开采技术可以说是一流的,分离技术也是一流的,但终端应用产品的核心技术却几乎全部掌握在外国人手里。
“我们起步得太晚了。” “有一些技术即使中国研究出来,但这些技术早已被国外的公司注册了专利,我们的技术也不能得到广泛应用。”以发光材料为例,全世界有2480多项发光材料的专利发明,而中国的专利发明不足1%。
国外企业拥有高端的技术,自然会对国内企业设置技术壁垒。“一些稀土深加工所需的高端设备的价格非常高,国内企业很难有能力负担。国际上拥有稀土深加工尖端技术的企业都不会把这些设备卖给中国企业,他们非常害怕中国企业掌握这些尖端技术。”陆琪辉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据其介绍,目前国内稀土企业使用的设备多较为陈旧,深加工企业的加工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端的水平上。“国内稀土深加工水平的确与国外的企业有很大的差距,即使是一些企业拥有了高端的技术,往往也不能得到国际买家的信任,他们可能更信任经验丰富的日本企业。”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