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矿价格加速下跌 稀土“钱”景扑朔迷离
“江苏企业为迎接9月的全国稀土核查,已经停产接近1个月。”接下来停产还将继续,需待专项核查结束后,再综合各项核查结果制定复产计划。 8月8日上午,由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稀土生产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自2011年8月1日至12月31日开展稀土生产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对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无计划、超计划生产、收购和销售非法开采的稀土矿产品等行为进行查处,其中8月11日至11月10日为检查整治阶段,11月11日至12月31日为检查验收阶段。 超标开采成潜规则 今年3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下达2011年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确定今年全国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9.38万吨,其中,轻稀土8.04万吨,中重稀土1.34万吨。业内消息称,截至7月底,上述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已基本用完。 据江西省工信委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江西单一稀土金属产量为5694吨,同比增长30.15%。按此进度,该省全年产量指标可能到八九月份就用完了。 中国商报笔者就指令性指标使用情况致电全国多个稀土厂家,他们的回答多是指标“基本用完”,或是“马上用完”。
“省内企业的指令性计划的确已经基本消耗殆尽,加之原料采购困难,目前企业都持观望态度,等待国家有关政策明朗后再做打算。”江西省稀土行业协会相关人士告诉中国商报笔者。 按理,指标用完就应该自动停止开采,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监管不力,稀土开采超标成行业的常态。这次整治管不管用,还两说着。”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商报笔者。众所周知,目前稀土价格还处于高位,企业的产能远远高于指标,对企业来说肯定不够用;而一些地方政府考虑到GP等因素,对指令性计划实施并不严格,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指令性开采指标往往形同虚设,超标开采就成了稀土行业的“潜规则”。
一组数据印证了以上这位人士的说法。资料显示,自2005年开始,我国稀土产量连续5年超过10万吨,而指令性生产计划平均每年为8万吨。据中国稀土学会粗略估计,2010年,我国稀土实际产量约13万吨,而国土资源部设定的当年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8.92万吨。 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前发出的停止超标开采的倡议书,也从侧面说明超标开采已成难以杜绝的常规和“潜规则”了。
五矿有色的倡议指出,“稀土是我国少有的优势战略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稀土资源,对促进我国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稀土行业工作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并倡议:“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加强稀土行业管理的号召,严格执行工信部有关稀土生产指令性计划的要求,坚决按照工信部生产指令性计划指标开展生产,拒绝违法生产和超计划生产。”
但业内普遍反映,从日前公布的《通知》可以看出,国家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行业“潜规则”施压。若发现企业超量生产,将不排除采取勒令停产、甚至关停的方式进行整顿。 专项核查的内容还包括流通秩序在内,重点检查分离稀土企业所使用的稀土原矿来源。我国稀土市场交易混乱,充斥着各种走私及倒卖,不开具增值税发票,难以有效监管。目前虽然还没有权威数字统计这种“不带票”的交易在总交易量中所占的比重,但多位业内人士对笔者称,这种交易数量庞大,不容小觑。 冶炼分离企业对稀土原矿的采购也是如此。正是因为这种地下交易,每年超出指令性计划的稀土原矿得以顺利产出并脱手。若流通领域的秩序核查得以全面铺开,将对之前的倒卖行为形成震慑,并对控制稀土原矿及氧化物的实际产量起到支持作用。 价格走势反常 按常理,要整顿超标开采,开采量将减少, 价格应该上涨,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国家整顿之风放出后,稀土原矿价格却应声而落。
“7月20日,连续高涨的稀土价格开始出现了少有松动,出现两周内连续下跌,而8月1日跌幅巨大更是出人意料。”赣州一位不愿具名的稀土贸易商告诉中国商报笔者。7月29日赣州稀土原矿成交价为29万元至32万元/吨,较4天前的40万元至45万元/吨下跌了大约33%。他曾经在33万元/吨时大量进货,导致他亏损严重。但他还是持乐观态度,“相信稀土还是会涨回来。”
亚洲金属数据显示,氧化铕99.99%市场疲软,8月1日最新价格由7月20日的3000万元/吨下降至2500万元/吨,下降幅度达17%。而北方稀土市场价格降幅更大,北方部分贸易商担心市场价格会大幅下跌,愿以23000至25000元/公斤的价格出售氧化铕99.99%。 该网站数据还显示,7月25日,碳酸稀土即北方轻稀土价格为84600元/吨,较4天前下降了15400元/吨,降幅为15.4%,回到今年5月水平。 这一波稀土及稀土产品价格的下跌让人始料未及,因为从去年2月开始,南方重稀土原矿的价格从12万元/吨上涨到40万元/吨。而分离的单一产品,也就是稀土单一氧化物的价格更是涨了10倍。如7月上旬,氧化铽的市场价为2000万元/吨,氧化铕的市场价2900万元至3000万元/吨,而去年早些时候,这些产品的价格仅在200万元至300万元/吨之间。 是什么原因导致近期稀土价格下跌呢? “赣州几乎所有分离企业为了应对稀土核查而停产,从而导致对稀土原矿的需求几乎为零。”没有需求自然价格会大跌。
这位人士的说法,在笔者接下来的采访得到了印证。“新盛目前已经停产,正在全力争取环评达标。” 而赣州规模中小的民营分离厂家多与新盛命运相同。
“到目前我们还没有停产,但自今年2月以来没有再进过原矿,用的是去年囤积的原矿储备。”据这位人士介绍,像红金稀土这样有实力的大企业在赣州是少数,现在赣州中小规模的民营分离厂因为没有资金买矿,几乎全部停产。而另一方面,南方稀土整合拉开大幕以来,对稀土非法贸易抓得很紧,民营企业不敢再从私矿主手中买原矿,导致贸易商手里的稀土无法出售。另一方面,稀土原矿价格在前一年持续走高,也使很多分离企业买不起原矿,整个赣州现在处于行业的封冻期,民营企业没钱买矿也买不到矿,贸易商囤积了大量矿却无法出售,惨遭跌价。而贸易商手中的原矿将来要通过何种途径再脱手也无从得知。“投机严重也是导致稀土价格大起大落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以来,很多稀土贸易商囤积氧化物,导致市价远远高于理性价值。而稀土分离厂家看到这样的情况,也纷纷加入囤货的行列,导致稀土产业链上稀土氧化物分离环节的利润最大,大于上游采矿和下游的稀土深加工环节。下游企业压力增大 由于稀土深加工产品价格暴涨,其下游风电、空调等永磁、电机消耗企业已难以承受稀土原材料暴增的成本压力。作为风电机组核心原材料的钕铁硼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0倍,全国多家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停产。
“公司的稀土永磁机组确实停了。原来订单我们用库存原材料来完成,长期来看稀土原料高价格我们受不住。”稀土原矿价格虽然降了,而稀土深加工产品价格却仍然高得出奇,并没有降价的迹象。 数据显示,2010年1月,稀土金属钕的价格为17.55万元/吨,烧结钕铁硼(N35)为69.5元/公斤。2010年6月30日,金属钕和烧结钕铁硼(N35)价格分别为25.25万元/吨和92.5元/公斤。到2011年1月初,金属钕的价格也只上涨到32.9万元/吨,烧结钕铁硼(N35)也只为107.5元/公斤,涨幅分别为87.46%和54.68%,上涨幅度并不明显。 今年以来,随着行业调整政策不断出台,稀土加工品价格快速上涨。到2011年3月底,金属钕现货价格涨至70万元/吨,烧结钕铁硼(N35)达222.5元/公斤。截至2011年6月30日,金属钕价格已上涨到180万元/吨,烧结钕铁硼(N35)为617.5元/公斤,今年上半年,金属钕和烧结钕铁硼(N35)的价格分别上涨5.47倍和5.74倍;第二季度上涨也高达2.57倍和2.78倍。
而作为风电龙头的金风科技同样承受着巨大成本压力。中金公司报告指出,“受钕铁硼永磁材料价格上涨推动,永磁机组成本较年初每千瓦上升了200至300元,大大压缩了公司的毛利率。”金风科技1.5MW永磁直驱发电机大约消耗掉1MT永磁材料。稀土约占永磁体原材料成本的30%,而稀土价格今年上半年持续上涨,目前来看仍处于长期上升趋势。永磁材料现货价格从每公斤100元飙升至700元,相当于每台1.5MW永磁直驱机型成本每千瓦增加400元。 “如果全部在现货市场采购,压缩毛利率超过10百分点。”中金预计:“除非金风能够找到应对措施,金风2011年至2013年的综合毛利率将大幅下滑至12.9%至12.3%。”
钕铁硼是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具有能够将普通电机78%的能效提高至97%、节能30%的功能。当钕铁硼价格暴涨10倍后,许多企业开始用衫钴磁铁作为替代品了。“我们现在都不用钕铁硼了,我估计如果持续涨下去,风电都会用衫钴磁铁了。”钕铁硼价格暴涨10倍后,其性价比已低于第二代衫钴磁铁。事实上,衫钴磁铁的耐腐蚀性和连续工作高温环境下的性能都比钕铁硼好得多。欧洲的直驱风机,很多都用衫钴。 中国商报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稀土深加工产品的价格暴涨也直接影响到了家电业。作为空调压缩机必备材料的钕铁硼永磁材料,以前钕铁硼只占空调成本比例几个百分比,价格暴涨后达20%多。随之而来的是,空调压缩机的大幅涨价,涨幅从20%至40%不等。 大金空调已宣布从7月11日起开始涨价,幅度在10%以上。“奥克斯则直接减少订货量,此前还直接发生过向上游供货商退货事件,觉得直流变频现在用钕铁硼太贵了。” 稀土深加工产品暴涨也已影响到了照明产业。
据了解,LE荧光粉方面是最早暴露出停产、更换材料的行业。节能照明为稀土荧光粉的主要应用领域。稀土价格飙升,稀土荧光粉价格半年上涨近十倍:由1月的250元/公斤上涨到6月的3000元/公斤。节能灯配件毛管中三基色荧光粉的主要原料,稀土占原料的比重达75%。业内研究人士指出,在三基色荧光粉涨价前,荧光粉在节能灯的成本中只占10%,而涨价后,占比上升到了60%至70%。
“原料上涨导致终端产品节能灯价格上涨,产品的出口价格优势尽失,出口订单减少。无序竞争开始出现,部分企业不惜压低出口价,有些则用性能不及三基色荧光粉的卤粉以次充好,部分则开始减产运营。”浙江照明电器等一批企业,生产车间已经为“半开”状态,而且即使有订单也少接,有些能缓期交货的也就缓一缓。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