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氧化电解铝行业发展探讨
铝行业属于“三高”行业,每一次电荒铝行业都首当其中成为受害者。铝行业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经济发展的限制。从优惠电价至差别电价的取消,到当前对铝企用电提高电价及限制用电。近几年来铝企业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行业的发展也陷入了沉闷状态。
电解铝生产企业向西北转移已经成为业内共识,目前在新疆立项及在建的产能超过1000万吨,即使年内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叫停770多亿的拟建项目也无法逆转这一趋势。能源优势是铝产能向西北转移的重要原因,而广西等西南地区铝产能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未来国内电解铝生产将由现在的中北部重心逐渐地分化成中东部、西北、西南。
铝土矿、氧化铝产能也逐渐地向山东和广西两地倚重,内蒙提取氧化铝技术的成熟,以及云南文山氧化铝的开发也将带动这两地氧化铝供应格局的变化。华东和华南两地仍然是铝加工生产的中心,但近两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铝材企业向内陆转移寻求成本优势,如广东向湖南、江西两地转移;江浙则向江西和安徽两省转移,河南等铝企密集区本地铝材产能也大幅增长;这些都在逐渐削弱华东与华南两地的铝材生产地位。
国内铝行业发展的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98年。这一阶段铝行业发展的计划经济烙印很重,几乎在各省均有电解铝企业,在资源供应上计划调配。
第二阶段1998-2008年,国内铝需求的快速增长等都促使国内铝行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大时代,高利润成为这个行业的标签,铝上游行业与下游加工行业分离的特点较明显。成本和价格竞争开始受到关注,但由于整体上行业利润空间巨大,产能产量等增长一直延续原有的模式大幅增长。
第三阶段2008-至今年全球性经济危机成为国内铝行业的又一分界点,亏损开始成为铝行业的一种常态,产能产量过剩不断加重。能源及资源性瓶颈越来越成为阻碍铝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因素。沿海地区的铝加工优势逐渐弱化,行业的优惠政策不仅逐步取消,甚至逆转为严厉的控制政策,如铝企生产的电力供应从价格优惠逐渐转变为限电及更高的电价。行业竞争越发激烈,原始的只注重生产的方式已经很难令企业在市场中生存。
近两年我们看到了寻求生存优势成为企业的考虑方向,大量的电解铝产能向西北能源富余地区聚集,取得能源优势成为铝企立足行业的最有力保证。无法转移的铝企向下游拓展的现象开始增多,通过行业链延续拓宽企业的利润空间及抗风险能力是中部地区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除铝企自身的发展外,越来越多的加工企业开始汇集到铝企周边,通过直接向铝企采购铝液来减少物流成本。当然,加工企业大量汇集到铝企周边除了可以直接利用铝液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内地消费市场的成长。成本和价格被市场所关注达到了空前的地步,通过寻求资源优势,转变产品形式(铝液代替铝锭),参与金融市场等方式已经或正在改变着国内铝行业的发展模式。
中东部老工业区行业链、一定的煤电优势,西南地区铝土矿资源优势及水电优势,西北地区能源优势正逐渐地将国内铝工业引领到一个新的时代,铝工业“三足鼎立”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
国内能源紧缺局势愈发严重让市场感受到西北电解铝企业的发展所具有的独天得厚的优势。然而,行业的竞争性发展并不完全是单一的资源火拼,未来西北铝企能否占据绝对优势仍是未知数。如河南、山东是国内铝行业重地,两省电解铝产能分别占国内的20.5%、14.86%;两地氧化铝产能所占比重更大,均在30%以上;河南、山东氧化铝产能产量供应着国内三分之二左右的电解铝生产需求。近两年,随着铝锭利润的走低,更多的加工企业开始向铝企周边云集,如河南一家大型电解铝企业,周边加工企业数量在近一年内翻了一番;而在河南板带箔集中区—河南巩义,加工企业扩建产能也十分惊人,山东地区情况也如此。市场的选择加上当地政府的促进,新的加工产能集群正在出现;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也促使着在电解铝消费模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电解铝企业少则五成,多则七八成都由原来的发往华东、华南等地的铝锭转变为直接在周边消费的电解铝液,这正是我们在上半年所看到的因到货少而导致现货铝锭库存不断下降的根本原因。
上游原材料及下游市场的优势为电解铝企业赢得了继续生存的空间,通过行业链运作是化解西北电解铝产能增长风险的良药,如果再融合进行金融市场护航,西北铝企仅凭能源优势撼动中东部铝工业地位并不易。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