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能否平衡美中贸易逆差?
美国商务部一季度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出现了对外投资下降和税收利润上升趋势,并被视为美“再工业化”战略正在生效,实体经济显示振兴的迹象。
尽管报告未明确提及制造业回流的趋势,但也暗示美国的比较优势正在回升。最近,美国一家工厂向中国出口筷子的新闻则刺激了人们对这一话题的理解:无论是高端还是低端,中国都将遭遇美国制造业的有力挑战?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7月美对华投资降幅较大。其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844家,同比下降4.74%,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9.4亿美元,同比下降19.17%。
“美国制造”存疑
“美国制造”的筷子登陆中国也许只是个案,但它是否预示着某种回归: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的制造业重现于今天的美国,正实现着由过去把工业生产环节大量转移海外的“去工业化”到现在的“再工业化”转身。
“后危机时代的"再工业化"是美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对过去"去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反思。”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余江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说。
“通过制造业回归来重振实体经济,需要举国之力,美国能否真正实现"再工业化"值得怀疑。”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表示,新能源、新材料、科技研发是美国的优势所在,美国重拾传统制造业,必须有国内工业、金融资本的全力配合,但现在这两大资本多转向风险小、盈利更高的产业,如服务业。
同时,在不断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系中,美国的贸易保护、贸易壁垒必将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断反弹,美国要保持良好的贸易水平和竞争优势,必须有所改变,否则在未来国际贸易竞争中能否保持优势,也令人怀疑。
况且,美国发展低端制造业,必须通过诸如移民等手段保证有相对充足和廉价的劳动力。情况真若如此,将引发全球经济结构的改变。
中美贸易“微调”
今年1~7月,我国外贸中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同时,对美出口持续低迷,出口增幅连续3个月维持在个位数,反而部分新兴市场进口快速增长。
据上述数据分析,国内出口制造业正受到冲击,这与美国提振国内实业尤其是制造业存在关系。
余江认为,美国在个别领域需要低端制造业以解决部分就业问题,而中国在某些高端领域正在形成优势并有望实现贸易输出,这并不能改变两国在制造业价值链上的传统定位。“中国在若干产业的话语权有所提升,并不能改变整体竞争态势。”
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73年到1992年,20年间美国对中国贸易顺差为280.2亿美元。从1993年到2009年,中美贸易额从276.5亿美元增加到2982.6亿美元,加上1972年,18年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为10583.36亿美元。虽然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但是,顺差虽在中国,利润却主要在美国。
余江认为,美国高素质劳动力,强大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世界顶尖的理工科高校、研究机构和创新型企业群体,以及为上述组织提供有力支持的金融体系,卓越的企业家精神,世界上最发达和灵活的资本市场等优势在金融危机中并未被严重撼动。
事实上,中国和美国互为彼此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何茂春认为,互补性一直是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主要特点,但现在这一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如美国开始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关注,中国一些高科技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和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中国出口原材料、低附加值产品的情况正在得到改变。这也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在未来两国贸易中富有前景的一面。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