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直升机飞到6300米极限高度 比试飞高出50%
在祖国的西北大门,驻守着这样一支部队,飞旋的铁翼为素以“铁脚板”著称的陆军部队插上了“钢翅膀”,这就是素有“陆航劲旅”之称的新疆军区某陆航旅。
组建20年来,该旅先后完成边防巡逻、抢险救灾、紧急救援、军事演习等急难险重任务500多次,连续6年军事训练考核名列全军陆航部队第一名,连续6年被评为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1次荣立集体二等功,旅党委被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先进旅团党委。
“钢翅膀”负重起飞
翻开这支全军唯一的陆航旅20年发展壮大的历史,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只争朝夕、操戈砺剑的壮美画卷。
组建初期,新营区是一片荒凉的盐碱地。训练保障手段落后,技术人才奇缺。
“引进了新装备不等于提升了战斗力。没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什么‘杀手锏’都是一堆废铁。”入伍就在这里,从战士成长起来的旅装备部部长刘振江,见证了装备人才培养的艰辛历程。
“我们培养人才的紧迫感,是丢脸丢出来的。”一次组织装备维护时,机务人员费了3个多小时也打不开新型直升机的货桥板。后经售后服务人员排查竟是自动开关没摁。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个人。
航空兵是技术兵种,一名新飞行员“成熟”需要8至10年时间。该旅大胆破除传统做法,创新飞行员培养模式,实现由外送代训向自主带教转变,由按部就班向达标跳级转变。
新飞行员分配到旅里,为他们量身定做成才计划,定升级周期、定阶段目标、定课目进度、定弱项补训,使合格机长的培养周期平均缩短了两到三年。
训练过程中,采取新老搭配、以老带新、强弱结合、分场实施等自我培训,陆航旅受益颇多。特级飞行员亚森·斯迪克先后带出优秀飞行员60多名,机长20多名,现任旅长、副旅长、参谋长、副参谋长以及飞行大队长等,都是他带出来的。
2007年8月,该旅派出16架直升机参加上海合作组织的“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首次大机群机动数千公里出国演习,32名飞行员中有26名尉官,平均年龄为28.5岁。
他们穿低云,绕雨区,避雷电,飞越友谊峰,从国内某地到乌拉尔山脉南麓,在这条国际直升机“处女航线”上,险情不断,但这批年轻的飞行员创造了奇迹。
旅长成存国、政委邓燕飞对这支队伍非常自信。他们介绍,现在可同时编组3个单独执行任务的机组,随时能升空作战,随时能伴随保障,随时能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
“低空劲旅”跃上新高度
飞行有禁区,但战斗力不能有盲区。
某新型直升机列装部队前,专家称该机型试飞高度4000米。
2005年6月,在航线地图、气象资料完全空白、缺少地面设施保障的情况下,时任团长成存国带领飞行人员首次驾驶新型直升机飞赴喀喇昆仑山。
直升机在不断攀升,成存国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向上飞,飞到不能飞的高度为止。
直升机10米10米地攀升,终于,爬升到6300米了。这是直升机的极限,也是身体的极限了。
就是这次试飞,他们摸索总结出不同海拔高度直升机的高空性能、飞行特点、操作方法、极限载重量等性能参数多个,创造了新型直升机在新的高度安全起降等我军陆航史上的4项纪录,填补了该型直升机在高原地区飞行和保障的10项空白。
新疆军区戍守着6700多公里的边防线,大多位于高原寒区,官兵巡逻任务繁重,为了减轻陆地官兵巡逻任务,实现立体化巡逻,陆航旅每年都要组织直升机到边防一线巡逻。
空中巡逻时,为了看清一个对外沟口、一个山坎走向,搞清楚地面的每一个界桩、每一个界碑有没有损坏,飞行员们经常冒着风险,在低于100米的高度,“骑”在山梁上飞行。
特别在陌生地域巡逻时,每次飞行前,他们都要对航线的经、纬度进行仔细研究,飞行时间有时计算到秒,航线精确到米,有力有效地维护了国家领土和边防安全。
“吉祥鸟”危难时刻显身手
曾经轰动一时的电影《极地营救》中的陆航官兵舍生忘死、全力营救病危藏族干部的故事,就是出自该旅的真人真事。
连续飞行两天穿越沙尘暴对阿里地委书记白玛才旺的营救彰显了陆航官兵的勇气和高超技巧。而在2010年对新疆雪灾中的84名群众实施救援,更是一场生死大考。
2010年初,一场特大暴雪横扫新疆阿勒泰、塔城等北部地区。这些地区平均降雪达40厘米,山区最深积雪超过2米,严重雪灾造成12个县(市)、90多个乡、53万多人受灾,80%的乡村公路封堵。
党中央非常牵挂灾区的人民,要求加大救灾力度,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尽量减少灾害损失。
陆航旅官兵闻令而动,奔赴受灾最重的阿勒泰。阿尔泰山有72条山沟,错综复杂。在经过艰难搜索后,终于找到了人迹。可山沟里没有一小块表面看起来像样的“平地”。
直升机盘旋了几圈,终于找到了一块看起来稍微平坦一点的地方。副参谋长、特级飞行员刘钧机长命令把机械师柳成华吊挂下去,将被困群众集中,这样节省时间便于营救。
救人方案一次次变更。在20米的高度上悬停,只有这个高度,吹起的浮雪才不会影响机组人员的视线。
但是,另外一个新情况又摆在面前,两边的山坡离直升机很近,这样的悬停与其说是对技术的考验,还不如说是对意志力的考验。
下面的人群动作缓慢,他们的体力和精神已不适应这样的救援方式了。漫长的10分钟总算吊救上来一个人。
这样的速度,下面的人是不可能撑下来的,对直升机的油量和功率也是不可能完成的。
一次次的尝试后,终于,刘钧感觉直升机的一个轮子离雪地很近了,就大声对机械师喊:“赶紧放下梯子接人!”。遇险群众被连推带拉到了直升机上。
刘钧如释重负地长长出了一口气,不由自主地潸然泪下。这次抢险救灾营救被困群众84人,搜救转移各族群众2200余人次,运送各类生活物资1000余吨。
20年来,陆航旅官兵先后把3000多人从死神手中夺回来,直升机成了党和政府的化身,成为各族人民心中的“吉祥鸟”。
同时,他们先后营救出美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等国外游客和探险人员50多人,受到了国际社会好评。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