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行业呼吁“回归市潮”
8月2日,主要业务在江西赣洲的五矿有色公开倡议稀土企业停产,以遵守国家的指令性生产计划。这一计划受到管理部门的欢迎,也似乎充分表现了五矿作为大企业的“责任”。
但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截至目前鲜有同行响应,而轻稀土老大包钢稀土(600111)则明确表示不会停产,包钢稀土公司总经理张忠表示,“包钢稀土只管自己的事情,作为负责任的企业,作为行业主体的企业,应该保持自己生产的稳定和运行。”
而工信部稀土办公室主任贾银松则不愿意对五矿有色的停产倡议作出评价。
事实上,除了计划指标的原因外,企业的限产或停产直接与稀土的价格有关,从焦急的稀土贸易商那里可以看出,市场对稀土价格预期已经转向,跌势大于涨势。
没有人否认今天稀土的高价来自于国家政策的驱动,正是由于政策调控的力度过大,导致现在稀土产业中市场调节的力量显得过于弱小。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完全靠政策拉动的价格上涨不可持续,只有当政策调控与市场调节相互配合时才能构建稀土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地下原料难绝
“无论是停产还是惜售,都会对下游企业的生产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刺激更多的非法的开采冶炼行为。”中国稀土学会一位专家对目前的僵局表示担忧,他说只要市场有需求,就会有人去冒险,加上目前价格这么高,冒险这更是趋之若鹜。
今年5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稀土上游企业整合淘汰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内蒙古35家相关企业被纳入整合范围,同时包钢稀土作为最大的原料供应商开始对上述企业“断粮”,逼它们接受整合。
但来自计划外的稀土资源很快就弥补了包钢稀土留下的空白,原计划要在6月底完毕的整合计划流产,虽然当地政府给出的解释是要用更多时间来解决企业出路和人员安置问题,但地下原料渠道的存在也是重要的因素。
上述计划外的稀土矿产和冶炼分离产品在稀土业内被称为“不带票稀土”,也就是说不能提供国家规定的增值税发票,在直观成本上要比计划内产品低17%,但实际的售价却不到计划内产品报价的80%。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大量的稀土中下游企业采购这种“不带票稀土”,但随着国家打击力度的加大,“不带票稀土”的风险也越来越大,8月8日六部委发布的整合文件就是专门针对超计划生产问题。
而且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追查“不带票稀土”,不再是罚款,而是直接没收,而且即便做成了应用产品,也在被追查的范畴,因此很多企业又在寻找“补票”的门路。
但与国内企业受限不同的是,原本应该受阻出口配额的国外企业却反而更易获得稀土,据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林东鲁透露,今年上半年中国向日本出口稀土3000多吨,但日本的进口总量却达到8000吨。很显然,除了少部分来自其他国家,大多数稀土产品都是通过非正常途径从中国流向日本。
“我们和日本人打交道时,他们直接说比我们更容易获得稀土。”一位与日本企业合作的贸易商对记者表示,这轮稀土涨价影响最大的是国内的企业,有的买不起,有的不敢买,我们的政府太强势,导致政策与市场脱节,反而给了国外企业空子钻。
合金阴影
除了一些非正常途径导致稀土资源流出国门外,稀土的出口还存在一些漏洞也使得国外采购商可以不受配额限制获得原料,这种灰色地带也在挤压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而且也为超计划生产提供了更大的市场。
今年5月19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规定“其他按重量计稀土元素总含量>;10%的铁合金”将被纳入稀土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但这次规定没有将“甩带片”纳入其内,大量钕铁硼的原料级产品通过甩带的形式大摇大摆地走出国门,而且主要去了日本。
所谓“甩带”是生产钕铁硼过程中的一道工序,完成甩带之后的产品中已经包含了钕铁硼的所有元素,做成片之后被称为“甩带片”,但又不完全是钕铁硼,业内专家告诉记者,甩带片是介于合金与钕铁硼之间的产品,与普通合金不同的是,甩带片中的稀土元素一般难以被分离出来,而合金则比较容易。
包头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有一家日本企业在内蒙古和江西设立了两家工厂,专门生产甩带片,而他们在出口时都以钕铁硼报关,从而不受出口配额的限制。“大量的日本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中国的稀土初级产品,因为甩带片可以加工成钕铁硼,也可以加工成其他的产品,就像小麦变成面粉之后可以做饺子,也可以做面条。”
张忠表示,现在包钢稀土出口的钕铁硼基本上都是甩带片,常规的出口基本没有了,“我个人认为,对于这一块,一是要征税,二是要改革,因为甩带片里依然含有30%的镨钕铽镝等珍贵稀土。”
而最令业内人士担忧的是,国内的甩带片品质参差不齐,一旦质量达不到标准,甩带片就成了合金。而据记者了解,这种差别给绕开配额出口稀土元素提供了机会。
不过据记者了解,今年下半年专门针对稀土合金管理的具体办法将会出台,“甩带片”有望被纳入管理范畴。
产业链割裂
“一个健康的行业不应该只是极少数企业赚钱,而其他企业都赔钱。”一位稀土应用企业的负责人表达了自己对目前稀土企业严重失衡现状的不满。
稀土价格的一路飙升让以包钢稀土为代表的稀土中上游企业赚得钵满盆满,8月8日当晚包钢稀土发布今年上半年财报,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9.8亿元,同比增长156.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458.5%。
与其形成天壤之别的是,作为稀土产业链的下游企业,诸多风电、节能灯、镍氢电池等企业却陷入了困境。原材料价格成了这些企业最大的心病。
厦门钨业(600549)沧海分公司总经理杨金洪指出,从2011年4月至7月,作为镍氢电池的原料的混合稀土金属的价格上涨了近10倍,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成本的飙升,大大削弱了镍氢电池行业的整体利润,相当部分厂家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亏损。”
但包钢稀土公司总经理张忠并不认为目前的价格有多高,他说,现有价格是稀土价值的理性回归,“廉价稀土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稀土学会一位要求匿名的专家告诉记者,稀土资源掌握在大企业手中,如果价格向下,这些企业可以通过限产、停产改变市场预期,但人为的价格预期会违背市场原则,对行业造成的伤害更大。
记者接触多位来自上海、广东、河北的稀土贸易商,从他们那里得知目前稀土已经开始走出此前的僵局,贸易上出货的量和降价的幅度都在加大。一位手中握有大量氧化镧和氧化铈的河北贸易商告诉记者,挂牌价还是在每吨16万元以上,但实际的成交价在12万元左右。
据记者了解,虽然包钢稀土没有停产,但从包钢稀土流向市场的产品却异常的少,除了用于出口的部分,其他绝大部分的产品都用于企业的储备和国家的储备。
对于下游企业受累稀土价格暴涨的现实,张忠对记者表示,部分企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其自身的产品结构和工艺落后,真正生产高端产品的企业正在适应,或是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稀土价格。
虽然各执一词,但稀土氧化物的销售价格与其生产成本之间的巨大差距确是不争的事实。
8月9日,记者从包钢稀土分离冶炼厂了解到,对照目前的市场报价,稀土氧化物的生产成本依然只占报价的不足15%,以氧化钕为例,每吨的生产成本最多20万元,而8月11日的市场平均报价是140万元。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