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产业调控有望对后续市场形成支撑
日前在宁夏银川市召开的2011全国锰业技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透露,针对我国锰产业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十二五”期间,金属锰产业将面临更为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通过“上大下小”,锰产业将培育10万吨、20万吨生产企业13家,产能小于5000吨的企业将遭淘汰。
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指出,十二五期间是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锰产业也不例外,与目前资源性行业类似,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纳入环境成本,现有资源以及环境状况不足以支撑行业未来的发展,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亟待调整。由于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偏小,上大压小成为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
据统计,我国电解锰行业生产企业近200家,超过3万吨规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只有10余家,产业布局不合理。由于行业的环保市场起步较晚、规模不大、市场监控力度有限,污染治理技术仅在大型骨干企业之间流动,中小企业一方面没有充裕的资金进行环保投资,一方面面临着技术市场的封锁,同时在市场监管不力的情况下极大地降低了行业污染治理的整体水平。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在污染治理技术上,要有效的建立共性技术平台,这样有助于实现行业整体素质的提升,个性技术的研发同样需要予以支持,若能有效的实现市场转化,也能极大地提升行业发展速度。不锈钢厂减产计划导致电解锰供大于求,同时,国际需求情况也并不理想,从目前的行情观察,短期内行业的基本面难以好转,若市场后续调整发力,有望对行业形成支撑。
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由于投资者思维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我国电解锰产业集中度不高带来的恶性竞争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推进,目前我国的电解锰行业污染整治成果初步显现。通过工艺改造、设备更新和源头管控,企业实现了环境综合整治,减少排污,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和地表水质量,并有效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增加了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