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supr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更新时间:2011-8-1 14:19:41 |
中铝反转:炼就国际矿业巨头路径 7月,中国铝业公司(以下简称中铝)总经理熊维平赴美国参加了为期两周的GE学习班,期间,有一堂课由GE董事长兼CEO杰夫·伊梅尔特亲授。 课堂上,熊维平问了伊梅尔特一个问题:GE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得到什么启发?在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上做了哪些调整?而这个问题,涵盖了熊维平一直在思考、一直在践行中的问题。 GE是一家有着13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没能幸免遭受冲击。危机之前,GE的金融板块的利润接近总利润的50%,其业务几乎无所不有。可在危机中受冲击最大的也是金融板块,好在GE有可依托的实体公司,能提供强大的现金流,所以没有去申请美国政府的政策扶持,自己渡过了难关。而熊维平想从伊梅尔特口中知道,受到冲击的GE是如何走出来的? “爱迪生创立这家公司的初衷究竟是什么?‘人们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发明什么’,爱迪生的话告诉我们GE的生命线还在于实体经济中不断地发明创新。”GE管理层在集体反思后,大大压缩了金融板块,只占到30%,而实业占到70%。现在,GE的业绩又回到甚至超过了金融危机之前。 但是对金融危机,熊维平的反思和调整却不仅仅限于伊梅尔特的答案,全部为实体经济的中铝,遭到了比GE更大的重创。 从2008年的第三季度开始,铝价出现了雪崩式下跌。到2009年2月熊维平重归中铝出任总经理之际,铝价跌到了近50年来的最低点,国际铝价和国内铝价跌幅均超过50%。 在这种情况下,铝的销售价格比铝的生产成本还要低30%,出现了严重的倒挂。全球铝业很多生产线关闭,产能开工率不到50%,铝工业陷入了历时最长、亏损额最高的境地。 国资委公布数据显示,中铝2007年盈利200亿元,位列中央企业前十大盈利大户,而2008-2009两年,累计亏损140亿元,成为央企亏损大户。 单一的铝产业难以有效应对大势的变化。熊维平注意到,作为世界铝业巨头的俄铝业绩虽然也受到重创,但依靠水电铝上下游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有效地控制了成本,迅速恢复产能。而像力拓这样的国际矿业巨头,原铝及氧化铝产量2009年均排名世界第二,但是因为其多元化的矿产资源布局,取得了更强劲的复苏。 “我们深刻认识到,金融危机只是个诱因。而中铝公司面临的巨大困难和亏损,从根本上讲不是行业产能过剩带来的,更不是竞争对手带来的,而是我们自身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存在严重问题,已经不适应这样一种经济的波动和市场激烈竞争的要求。”熊维平组织中铝管理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反思的结果,形成了两点重要共识:第一,在资源和基础材料领域,单一主业的专业化公司生存空间有限,综合矿业是发展方向;第二,公司的经济结构和体制机制,必须要与经济发展格局和市场竞争要求相适应。 随之战略上做出了两个重要的调整:一方面坚决打赢控亏增盈攻坚战;另一方面由单一的铝业公司向综合型矿业公司转型。 止血求存的攻坚战虽然惨烈,却似乎更容易些,时间也更短一些。2009年8月,中铝结束了连续12个月的月度亏损,2010年中铝扭亏为盈,实现经营性利润30亿元。 但是战略转型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型矿业公司,对中铝和熊维平而言,却需要更多的时间。虽然中铝这两年加紧布局铝、铜、稀土、铁矿石、焦煤、动力煤等矿业资源,全世界范围内收购颇多,而类似于秘鲁铜矿、几内亚铁矿、老挝铝土矿等世界级大矿,尽管储量丰富,品位一流,却不得不面对开采周期不确定性的尴尬:或政局动荡、或基础设施落后、或拆迁移民、或环境保护等诸多难题。 管理全球布局的多元化产业公司是世界级的商业难题,不单单是针对中铝一家企业的挑战。身处高度竞争的产业,有着强烈“走出去”的冲动,中铝有没有能力消化、运作国际大项目?大举收购海外资源是中铝国际化路径谋定而后动的必然吗? 我们力求在还原中铝转型的全过程的同时,能进一步探讨中国大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折射出的多个层面的问题。 也许再过五年,再叫中国铝业公司便有些不恰当了。但成功是慢慢熬出来,耐心恐怕是中铝和熊维平需要迈过的最大的坎儿。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
|
文章录入:su 责任编辑:su |
上一篇文章: “稀土之都”赣州加速产业整合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