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从“黑色能源”基地向“绿色能源”大区挺进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日前正式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未来如何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关心的焦点话题,而人们对此达成的共识便是加快发展绿色能源。
近十年来,内蒙古经济发展速度惊人。据预测,内蒙古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在“十二五”期间还将继续保持,但高速增长主要还是靠投资拉动、工业主导。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中,能源、冶金两大资源型产业的比重大约60%,而化工、装备制造等4个产业的比重仅30%左右。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偏重,导致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严重不均衡,工业高速发展对当地草原的破坏程度远大于复原程度。这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通过建设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的产业实现的,要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关键是产业的不断升级,接续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表示。
煤炭是内蒙古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而发展腾飞的内蒙古早已不再是简单地挖煤卖煤,而是瞄准资源特点,优化布局,促进集约发展;积极转变黑色能源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延伸、升级和多元正是内蒙古产业发展正在做的一篇大文章。依煤而电、依煤而化、依煤而冶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未来发展铺设了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子。
内蒙古鼓励煤炭、电力与化工等相关产业联营,构建以煤炭、电力、天然气等为主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形态。目前,内蒙古煤基延伸深加工有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多个项目,规模与技术装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发展新能源拉齐两条腿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认为,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是内蒙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内蒙古资源型产业比重过大,2010年全区能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7%。只有加快非资源型新兴产业发展才能解决经济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在此区情下,内蒙古党委和政府提出要更加注重科学利用煤炭资源,走科技含量高、社会效益好、发展可持续、环境污染少的资源利用新路,同时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全力构筑绿色能源战略基地。据内蒙古自治区经信委消息,“十二五”期间,内蒙古计划培育形成60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非资源型产业集群。到2015年,这60个非资源型产业集群力争实现销售收入两万亿元以上,对全区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50%以上,带动新增就业45万人左右。
明确绿色目标提升传统产业
在国家可再生能源战略中,内蒙古的绿色能源地位无可取代。“富油有气,遍地是煤”的内蒙古是全国绿色能源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二位;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西部沙区围绕生物质发电建设的人工种植沙柳基地渐成规模;发展绿色能源潜力巨大。同时,内蒙古与能源消费中心京津冀及东北、华东、华中地区较近,输电距离在合理经济半径内,建设绿色能源基地宏观效益显著。
截至今年4月底,内蒙古自治区绿色能源规模以上发电装机容量计6765万千瓦,已连续3个月稳居全国第一。其中风电总装机1150万千瓦,占全国的1/3。
如今,内蒙古的煤、电企业和主要能源产区的官员们已经不再津津乐道于“黑色能源”的增长,加快 “绿色能源”大区跨越,正在成为这个能源大区各级政府、企业的一致行动目标。自治区已通过绿色能源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风力发电装机达3000万千瓦左右,超过三峡的装机容量,占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的30%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太阳能发电并网装机达20万千瓦左右;抽水蓄能装机达300万千瓦;煤层气年利用能力达15亿立方米,国家核准的煤制天然气56亿立方米,褐煤热解及煤气焦油综合利用3000万吨,焦炉煤气综合利用100亿立方米,煤制二甲醚400万吨。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把抓好非资源型经济工作作为发展重点和着力培育的亮点的同时,通过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兼并整合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竞争力。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将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吸引先进装备、高新技术项目落地,带动非资源型产业快速发展,今后5年里将加快发展工程机械、运输机械、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光伏产业及配套产业;同时将大力支持北方奔驰、华泰汽车等企业扩大产能,推进汽车整车制造及发动机、变速箱等配件生产。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