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汽车销量告别高增长
今年车市中考放榜,成绩让人皱眉—上半年汽车销量以同比增速回落29个百分点收官。不到6%的增长幅度,与此前各界预测的10%-15%相去甚远,下半年更为严峻的形势让车企老大们大为头疼。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认为,今年车市由高速转平缓的趋势已经确立,并修改对全年增幅的预测,预计全年汽车产销增速将在5%左右。按照这一预测,今年汽车业增速跑输GDP已成定局。
上汽通用五菱 风光不再
作为微车市场的龙头企业,在行业整体下滑的大环境中,上汽通用五菱显然也无法全身而退。尽管仍保住了乘用车销量前十企业的“老大”宝座,并已经完成了年初发布的130万辆年度销售目标的46.6%,但急速下滑的微车市场,让位居乘用车销量冠军的上汽通用五菱“很受伤害”。
受微车市场大幅“跳水”的影响,上汽通用五菱今年上半年仅售出汽车60.62万辆,较去年同期的62.91万辆,同比下降了3.64%,与去年上半年超过30%的同比增长,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事实上,自年初以来,随着汽车下乡、以旧换新、购置税和购车补贴多重优惠政策退出,微车市场下滑趋势便日益明显。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月,交叉型乘用车累计销售为46.19万辆,同比下降3.09%,是唯一呈现同比负增长的细分市场,而上汽通用五菱2月销量亦同比下降了近7%。
尽管对于上汽通用五菱来说,现时处境可谓“危机四伏”。一方面,上半年销量大幅攀升至59.21万辆的上海通用汽车已经紧随其后,而据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发布的乘用车市场产销分析显示,在4月国内乘用车广义销量排行榜上,上汽通用五菱的排名更一度下滑至第三位。面对市场转冷,微车老大上海通用五菱遭遇了重挫。值得庆幸的是,在坚守微车的同时,上汽通用五菱也着力加快乘用车业务的发展步伐。随着首款轿车宝骏630上市的逼近,下半年有望可成为上汽通用五菱一个新的增长点。
上海通用 持续领跑
从上海通用汽车公布的半年销售数据中,很难找出几乎笼罩整个市场的悲观情绪。
6月份,上海通用旗下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三大品牌销量达到104472辆。至此,上海通用汽车含出口在内上半年共实现销售612072辆,再创历史新高。在2011年乘用车行业整体增速减缓的背景下,该公司仍实现了27.5%的同比增长,尤其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中重要的中高级车、中级车、小型车和大型MPV四大细分市场里,上海通用汽车旗下主力车型均处于领先地位。
别克品牌6月销量达到54140辆,同比增长48%,上半年累计销售324919辆,同比增长28%,并在各细分市场的中高端表现抢眼。年初上市的全新别克GL8豪华商务车与2011款GL8商务车上半年携手创造了37177辆的佳绩,其中全新别克GL8豪华商务车销量占比达68%,实现了对豪华MPV蓝海市场的成功开拓。
在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中高级车市场,别克君越、君威6月销售14463辆,1-6月累计销量95570辆,其中君越25万元以上的车型销量占据君越总销量的77%。在中级车高端市场,英朗XT与GT上半年累计销量为66510 辆,尤其英朗GT单车上市一年,累计销量即将突破10万。 “中级家轿之王”的别克凯越以月均销量超过2万的佳绩稳居中级车市场销量前三强。
值得一提的是雪佛兰新赛欧成功迈入国际市场,上半年累计出口超过1.2万辆,并连续13个月销售过万。凯迪拉克则累计销售14078辆,同比增长高达88%,继续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豪华车品牌之一。
上海大众 朗逸夺魁
2011年,乘用车行业整体增速减缓。据中汽协统计,5月乘用车市场同比出现年内首次负增长。在此大背景下,上海大众上半年销售实现了增长17.9%的佳绩,远远超过了乘用车行业平均5.75%的增幅。LAVIDA朗逸创下了半年累计销售127687辆、三年过55万辆的成绩,继续领跑A级车市。
6月,上海大众汽车的月销量达到88564辆,同比增长6.6%;其中大众品牌销售71086辆,斯柯达销量达到17478辆。至此,上海大众2011年上半年共实现销售526960辆,同比增长17.9%,在整体低迷的乘用车行业内,业绩可圈可点。
大众品牌凭借均衡发展的各款车型,上半年累计销售428044辆,同比增长17.7%。今年4月17日上市的全新帕萨特,累计销售了10641辆,半年里和帕萨特家族其他成员共同完成了61610辆的销量,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内中高级车市中的领跑地位。TIGUAN途观自去年3月上市以来,一直受到追捧,月销量近万,6月同比增长31%。A0级精品小车POLO家族也全线飘红,半年售出61580辆。
斯柯达品牌6月共销售汽车17478辆,同比增长15.3%;上半年累计销售98916辆,同比增长18.8%。其中,Octavia明锐上半年实现了销售56142辆,同比增长了20%,继续稳居高端A级市场的前沿。自2007年6月推出首款车型Octavia明锐以来,斯柯达品牌4年内在华累计销量已突破50万辆。
通过精准的差异化定位和经营,上海大众实现了大众、斯柯达双品牌良性发展格局,这也成为了上海大众在整体疲软的大背景下逆势增长的动力。
一汽大众 让路奥迪
一汽大众公司今年前6月累计售出了36.66万辆大众品牌汽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15.86%,大幅超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整体增速。
捷达依然占据该公司单一车型的销量榜首,累计销量11.62万辆,但已被宝来以9.4万辆的业绩逐渐追近,后者22.31%的同比增长亦远远高于捷达实现的4.54%,其正在淡出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大众CC销量开始显著提升,今年6月首次突破4000辆门槛,至4012辆,且与同一平台的迈腾合计销量超过1万辆。本月初,全新一代迈腾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一直被产能不足严重困扰的一汽大众作出了艰难的决定,为了提高整体收益,下半年大众品牌产量将为奥迪品牌排产让路。自今年第二季度,完成产能改造的奥迪在华月销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其6月份在华销量为27658辆,创造历史新高。
奥迪品牌2011 年上半年交付汽车140700辆,同比增长28%,保持了豪华车市场的领先地位。中国还首次超越德国,成为了奥迪品牌全球最大的市场。在此期间,奥迪进口车型交付汽车27300辆,同比增长76%。2011年,奥迪品牌在华有望实现 28万辆的销量目标。
大众寄望于新工厂能缓解其产能瓶颈,计划在中期内将在华产能提高到每年300万辆。其中一汽-大众的新工厂坐落在广东佛山,将运用最先进的制造技术,生产大众汽车先进、环保的车型。此外,一汽-大众成都工厂的产能也将提升至每年35万辆。
东风日产 领跑日系
作为榜单里唯一的日系品牌,东风日产的鹤立鸡群也反映出日系的窘迫。中汽协的统计显示,在今年的前6个月,这家日产在华的合资企业共销售乘用车37.37万辆。去年上半年,该企业实现了接近50%的同比增长,现在该比例下降为12.9%。尽管如此,这样的表现仍然优于不少出现负增长的竞争对手。一汽丰田今年上半年销量为21.15万辆,同比下降10.36%,并跌出了上半年的前十排名;广汽本田上半年销量为15.64万,同比下降13.85%。
日系品牌作为在本次日本地震中受牵连最严重的制造商,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停产、减产,尽管随后相继恢复生产,但对产量的影响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到正常。而让企业真正头疼的还是竞争的日益加剧,要一直保持优势变得艰难。以东风日产的旗舰车型天籁为例,尽管上半年卖出超过7万辆,也无法拒绝“促销”这一快速提升销量的手段。记者了解到,在东莞地区,天籁配置3G多媒体数字导航的荣耀版降价幅度超过3万元,竞争对手雅阁、凯美瑞的降价也超过了2万,广汽本田的常青车型雅阁更获得上半年中高级车上牌量冠军,对天籁来说也是无法忽视的压力。下半年,随着东风标致508,K5、新索纳塔、新帕萨特、新迈腾的加入,中国汽车市场中高级车“传统三强”或将重新排位。
北京现代 韩系崛起
与日系车的“哀鸿遍野”和自主品牌的“集体跳水”相比,韩系车的崛起自然显得分外抢眼。
在今年以来国内车市整体大幅下滑,呈现出低迷状态的环境下,跻身全球第五大汽车生产厂商的现代起亚汽车却依然保持强劲的上升态势。
尽管同比增速下滑超过六成,但在第八代索纳塔及ix35等新车型的推动下,今年上半年北京现代取得了36.35万辆的好成绩,较去年同期的32.87万辆,同比增长约11%,其排名亦从去年的第七位上升至第六位。其中,4月上市的第八代索纳塔,目前月批发量亦已连续3个月超过了6千辆,其6月份的终端销量亦已经超过5千辆。
作为一款重量级产品,第八代索纳塔是现代汽车品牌向上突破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决定北京现代能否成为与丰田、通用等企业并肩竞争的战略车型。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中国市场,北京现代引进的第一款车型就是索纳塔,但失败了,如果第八代索纳塔再失败,北京现代仍然会被挤压在中低端市场。”面对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国内B级车市场,第八代索纳塔要在20余款热门车型中突围并非易事。
据悉,北京现代将在9月份对第八代索纳塔生产线进行调整,将生产能力提升到每月1万辆。而北京现代目前拥有630家左右的经销商网络数量,到今年末将增加至720家。
重庆长安 微车下降
微车销量的下降使中国长安(重庆长安母公司)不得不把鸡蛋分别放在几个篮子里。
资料显示,上半年,乘用车销售722.03万辆,同比增长5.75%。其中,轿车、SUV和MPV均实现增长,只有交叉型乘用车(微车)同比下降9.87%。在不包括交叉型乘用车的情况下,上半年其它三类乘用车累计销售590.56万辆,同比增长9.62%,增速高于乘用车行业的平均值。可见上半年乘用车增速总体回落受交叉型乘用车下滑影响较大。
曾经使上汽通用五菱和长安汽车风光无限的微车正忍受着市场份额逐年缩小的煎熬。重庆长安方面表示,今年受汽车销售优惠政策退出、油价上涨以及部分城市治堵限购的影响,市场相较于2010年的火爆转为平稳,微车受到影响较大,这也是企业上半年销量下降的原因。
让母公司感到欣喜的是,7月18日,签约已经1年的长安PSA项目终于获发改委审批通过。这意味着,中国长安旗下,正式增加了一家合资企业。这个初期投资84亿人民币的项目未来将为中国长安带来额外3%的市场份额和20万辆的产能。合资公司初期将引入DS3、DS4、DS5在内的雪铁龙DS系列全部车型,并率先于2012年9月将国产DS5作为在华投产的首款国产车型。
奇瑞 优胜劣汰
失去政策支持的自主品牌,似乎步履维艰。在购置税优惠、汽车下乡、以旧换新三大汽车消费政策相继退市之后,奇瑞、长安、比亚迪等企业均受到明显影响。
尽管,在上半年国内乘用车生产企业前十位的榜单上,奇瑞成功稳住了排名第八的地位,然而,今年前六个月实现的31.23万辆销量仅比去年同期的30.53万辆同比微增2.29%,较之去年同期高达44.52%的增速,下滑明显。
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姚宏光认为,在可预期的未来,紧缩政策继续加码的可能性已不大;展望下半年,即使节能补贴标准获得提高,对全年总销量的影响也较小。这意味着对于奇瑞等自主品牌企业来说,下半年想靠优惠政策挽回颓势将几近无望,要冲出重围愈发艰难。
对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表示,预计今年全年增速在5-10%的水平,很大几率只有一位数的增长。汽车销量不好,企业大幅降价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而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亦认为,今年汽车行业整体增速很可能为负增长,最好也就零增长。“优胜劣汰是持续过程,今年开始显现,明年会更充分体现。”他对时代周报表示,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后,今年的汽车市场“优胜劣汰”将更加明显,企业应开拓高端市场,与进口车争夺市场;加大出口,弥补国内损失;加速推进技术升级和节能车等方法应对下半年可能更加艰难的市场。
比亚迪 苦练内功
作为今年第一个打响价格战的企业,比亚迪今年上半年的日子并不好过。比亚迪近日公布的业绩预告指出,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85%-95%,盈利12106万-36318万元。原因之一是“受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税收优惠政策取消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汽车销量及汽车业务的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所下降”。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比亚迪今年1-6月的累计销量为23.24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9.6%。2010年1-6月,比亚迪共销售汽车28.90万辆,增幅超过六成。
在股市低迷之下比亚迪勇闯A股精神可嘉,但以目前的销量来看,并不足以让投资人放宽心。自2003年涉足汽车业以来,比亚迪每年的销量数据都实现翻倍的增长,但去年即使将销售目标调低,仍无法完成任务。这一年,比亚迪只卖出51.98万辆汽车,同比增长约16%。
比亚迪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的难题,在告别高增长以后,这些相对低端的自主品牌如何生存?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表示,当前产销增速的下滑很大程度上是行业自然的回调需求,即便下半年政策有所松动,今年汽车行业增速也不会太高,他建议,在汽车工业由高速发展进入平稳阶段的时候,车企要趁机练“内功”。
“企业把这两年作为调整期,更注重产品品质的提升,研究设计方面把关也会更严格,为再次腾飞做好准备。”比亚迪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吉利 帝豪上升
在实施全球化战略的第一年,2011年伊始吉利就曾喊出了打造产销规模超千亿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500强企业的目标。然而,在市场遇冷急速下滑的大环境中,要确保产销同比增长不低于18%,实现全年48万辆的销售目标,对于吉利来说,显然亦并非易事。
据中汽协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实现销售21.55万辆,完成了全年销量目标约45%,并成功闯进国内乘用车生产企业前十位。然而,在自主品牌整体走弱的大环境下,尽管吉利今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去年的19.57万辆增长了10.12%,但距离其不低于18%的增长目标仍较大,与去年超过42%的同比增速相比,更下滑达75%。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帝豪EC7的销量稳步上升,今年上半年帝豪品牌销量达到了5.68万辆。此外,受国内“豪车热”利好,处于豪华品牌第二梯队的沃尔沃今年上半年亦销量暴增。
据统计,今年前六个月沃尔沃汽车在华销量逾21万辆,同比增长高达36%,不但成功拉升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而中国亦已经成为沃尔沃全球继美国和瑞典之后的第3大市场。今年以来,沃尔沃在华新增销售网点11家,目前国内销售网点总共达到117家,覆盖全国83个城市。尽管沃尔沃销量不计入吉利汽车业绩,但沃尔沃的复苏提升,无疑对吉利向上有着重要意义,亦是吉利千亿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