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有理有据
限制稀土等珍稀资源无序出口是必然之举,掠夺性开采国内资源的策略不可持续。只不过,整顿稀土资源,手段应该更市场,而非更行政。
每个国家都有权利保护自身的资源与环境,而中国的稀土此前十年的恶性出口既压低了价格又破坏了环境,目前整肃稀土出口秩序,正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合理主张,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有理有据。
但是,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不仅受到进口方的指责。上周,WTO争端解决机构向成员国散发了关于欧盟和美国诉中国限制九种原材料出口一案的专家组报告,报告称中国限制九种原材料出口不符合WTO规定。市场人士认为,此次“投石问路”成功,欧美等国很可能将下一个目标锁定稀土。
中国的限制理由没有获得认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包括日美在内的国家已经形成了对中国廉价稀土产品的依赖。1986年以前,美国稀土产量居世界首位,其次是法国,但中国廉价而庞大的稀土产品,让这些发达国家关闭了自己的矿山。这些国家并非没有资源,而是形成了对中国廉价资源的掠夺惯性———中国的稀土供应量约占全世界供应量的30%,其出口量却占到全世界出口量的超过90%。
另一方面,中国在整肃稀土出口市场时,过于依赖行政手段,而忽略了或者说不太注重运用法律、税收等手段,这是中国调控市场时的特色,在房地产领域表现得十分明显。这一常规做法在国内行得通,要说服全球市场人士则十分牵强。
与各国限制珍稀资源、高科技产品出口的行为相比,中国并没有做得太过分。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中国所采取的稀土出口配额限制措施,是按照世贸组织规则而制定的,也有充分的国内法依据,即《矿产资源法》和《对外贸易法》。中国采取的管理措施并非仅针对稀土出口,而是在开采、生产和出口三个环节并行实施,并且将对稀土初级产品的国内生产消费和出口实施同步管理。
裁判专家组认为,中国仅仅是为了限制稀土出口,而不能提供证据证明这种出口管制是与国内原材料生产和消耗管制结合进行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也就是说,在限制出口的同时,没有限制国内生产。
对于中国来说,掠夺性开采国内资源的策略不可持续,限制稀土等珍稀资源无序出口是必然之举。在坚定这一决心的同时,中国有必要采取符合国际惯例的反击手段,向相关组织提出上诉。同时,为了印证中国维护环境的决心,从环境成本、税收等方面制约国内资源生产企业,以真正有利于环境的办法,让稀土从出口限制之“表”,走向整肃秩序、珍惜环境、保护市场定价权之“里”。如此一来,生产企业优胜劣汰,自然被淘汰出局,市场效率提升,而环境得到改善。
谁也不要再希望中国回到低成本的血汗工厂老路,既指责中国的低工资、糟糕的环境,又要求中国向全球廉价出口大量资源,两者之间的逻辑断缝,只能说明这些指责的国家从来没有真正考虑过中国未来的发展。
要建立中国的市场秩序,争夺稀土出口话语权,摆脱低成本血汗工厂的宿命,整顿稀土资源是第一步,并且还要继续。只不过,手段应该更市场,而非更行政,以防予人反戈一击的口实。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