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应急救援力量覆盖大西南 通信实现无阻碍化
资料图:汶川救灾期间,空降兵部队在灾区进行伞降。刘应华摄
新华网成都5月11日电 (朱映涛、姜四权)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汶川地震3年后的今天,成都军区组建了多支专业的应急救援“拳头”力量,形成了覆盖大西南的应急救援机制。
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全军各抗震救灾部队起到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成都军区部队更是责无旁贷,最先投入抢险救人、最后撤离灾区。
3年来,根据汶川抗震救灾经验,成都军区进一步建立完善应对突发事件指挥机制,形成了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1个应急总案和24个专项应急预案,应急救援力量覆盖整个西南地域。
“西南地区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全国大陆地震活动程度最高。同时,各种山地灾害、森林火灾、冰冻灾害、极端气候灾害、生产事故灾害频发,对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专业救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成都军区作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这位负责人表示,在新的应急救援机制下,部队的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变化之一,依托兵种部队建设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实现“平战一体”。
某集团军工兵团于2003年成立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曾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2009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这支救援 队的人数扩编至300人,装备了搜救犬、生命探测仪、救援顶杆等先进设备,具备了应对7级以上突发性大震和其他重大灾害的紧急救援能力。
不久前,这个工兵团又奉命组建了一支国家级交通应急抢险队。
“在未来的灾害救援中,这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专业部队,将第一时间进入重灾区。”工兵团团长聂学政说。
类似的常备专业应急队伍,成都军区近年来先后组建了31支,其中有5支国家级应急专业力量、26支省级应急专业力量,总兵力达1万余人。
变化之二,民兵预备役专业力量成为应急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11月,四川省某预备役工兵团和某预备役防化团共同组建四川省综合应急救援大队,装备了价值上亿元的高精尖应急救援器材。
与此同时,西南各地也依托民兵预备役队伍组建了230多支、4万多人的专业救援及保障力量。
其中,成都警备区组建的成都市民兵综合应急救援大队,装备了动力伞、摩托艇、GPS定位仪、海事卫星电话等特种装备,能够执行城市消防、抗洪抢 险、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等多种应急救援任务。2010年,这支队伍先后参与了青海玉树、甘肃舟曲、四川灾区暴雨泥石流灾害救援,发挥了重要作用。
变化之三,应急通信实现无阻碍化。
“我们的专项应急值班电话,能够贯通军区范围内军、师、旅、团乃至军分区、人武部等各个级别的指挥机构,它所应用的应急通信手段,在任何复杂恶劣情况下,指令均能及时上传下达。”成都军区通信部部长符红介绍说。
此外,成都军区还与西南五省(区、市)的通信管理局、电信运营商、无线电管理机构签订军地合作协议,将地方通信力量纳入国防后备力量体系,建立起平战结合的应急通信指挥机构,基本保证在应对各类自然灾害时通信无“盲区”。
变化之四,建立突发事件军地信息共享机制。
2010年,成都军区测绘、气象等部门与四川省相关业务部门签署了数据信息共享相关合作协议。这份协议的签署,使军地双方实现了基础信息数据定 期共享、交换和更新,在未来的应急救援过程中军地双方将共同拥有精确的地理坐标、水文气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支援,为救援任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随着应急救援机制的日趋完善和部队专业救援力量的增强,在今后的灾害救援中,以往部队成建制出动的模式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由不同兵种部队 组成的专业骨干力量,组成应急通信、搜救队、排险队、医疗防疫队、安置队等专业救援分队,采取陆、空、水路灵活机动,分批次进入重灾区,集中实施高效有序 的救援任务。”成都军区作战部相关负责人说。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