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济转型关键看如何提高居民收入
随着“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公布,有关“民生优先”或关注民生的保障和改善等话题,亦已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如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问题也备受关 注。其实,提高居民收入不仅将惠及百姓,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因为这是实现由出口导向转向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目标的充分条件。
从目前来看,中国正在设法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来有效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从“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预期增长目标(>7%)高于GDP增长目标(7%)中可见一斑。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着力提高居民的工资收入水平。这是 因为,目前工资性收入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仍占到“大头”,依然是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来源。但从近年来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情况分析,居民 的实际工资水平“不增反降”,如果再考虑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增长太快,这些因素客观上制约了他们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为此,目前各地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 多渠道增加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特别是各地纷纷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由此也促使企业相应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让税”等举措来提高职工的工资性 收入。
其次,着力提高居民的潜在消费能力。当前,医疗、教育、养老和住房等问题也成为制约中国居民消费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导致他们的防御性倾向更为显著,客观上也影响或限制了他们的消费需求与消费能力。
目前,中国正试图通过深化改革来探索解决 这些问题。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建立包括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九个方面内容的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例如,在强化房地产调 控的同时,提出未来五年将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要新增6000万人,在 政策范围内医保基金支付的水平要提高到70%以上。
如果这些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将不仅增加广大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强其消费能力,而且还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进而释放其消费能力。
其实,当前中国致力于努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更重要的目标乃在于通过提高消费需求途径来实现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
以笔者之见,居民可支配收入可简化成这样 一个公式:个人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资产性收入(包括证券和房地产等收入)+政府转移支付-税收。在假定资产性收入暂时不变情况下,工资性收入上升、 政府转移支付增加、个人所得税下降等因素变动都将提高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而个人可支配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着一种可预测的关系——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 也会随之“水涨船高”;特别是当医疗、教育、养老和住房等问题不再拖累中国人的消费时,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将大幅提高,由此将大大提高其现在和未来的消费需 求。
另外,以往中国习惯于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 长,并依赖出口增长帮助消化由投资需求增加较大引发的过剩产能,进而形成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现在,在总支出既定的情况下,当可支配收入增长促进消费 需求增长时,势必会减少投资需求的较快增长,随之将约束未来净出口的持续较大增长。这样,国内需求增长(主要是消费需求而不是投资需求的大幅增长)将成为 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同时,要实现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还应该切实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来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如加大对社会保障投入等,也应考虑如何提高资产性收入。所以,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增长结构转型关键时刻,提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问题意义重大。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