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将外汇储备转化为资源和能源储备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达28473亿美元,全年国家外汇 储备共增加4481亿美元。面对这一庞大的数字及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风险,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在提案中建议,充分利用当前“走出 去”的历史性机遇,统筹协调外汇储备资金运用,将国家的外汇储备转化为资源和能源储备,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
刘克崮说:“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对境外资源能源需求量巨大,通过企业‘走出去’并购海外能源资源、占领市场、带动产业链升级,对保障我国重要能源矿产的供给安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刘克崮认为,金融危机后欧美发达国家复苏缓慢、融资能力下降,资源禀赋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对发展经济的资金需求迫切,海外资产价格有所降低、限制有所减少, 企业境外投资合作意愿强劲,加上我国外汇资金充裕且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走出去”已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而近年 来,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加强,各大金融机构一方面外汇存款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外汇贷款需求不断增加,供求矛盾日渐突出。外汇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企业“走 出去”的瓶颈。
由于国家外汇资金充裕与企业和金融机构外汇资金短缺,外汇储备大幅快速上升增大了央行执行货币政策及管理通胀预期的难度和储备资产缩水的风险,刘克崮建议尽快调整现有的外汇储备运用渠道、机制和方法,尽快打通金融机构利用国家外汇储备的通道。
刘克崮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
第一,利用外汇储备支持“走出去”战略,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运用思路,通过减少增量、化解存量将外汇储备控制在适度规模范围内,同时不断提高储备资产的使用效益。
第二,调整储备资产形态,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运用外汇储备海外并购参股、购买能源矿产资源,将储备资产由虚拟形态向实物形态转变,有利于带动战略性、稀缺性资源回流,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
第三,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多方式运用,建立相应的外汇储备运用的制度保障及激励机制,确保外汇储备运用中的国家利益最大化。
第四,积极发挥金融机构在“走出去”战略中的桥梁作用,支持金融机构加快海外业务人员队伍及机构建设,提升金融机构迅速开展海外业务、通过融资助力企业 “走出去”的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和战略资源安全,减少外汇储备缩水风险,疏解通胀压力,进而使我国在后危机时代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调整中取得主动。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