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如何遏制“物价”
据美国《侨报》12月14日报道,中国决策者重提抓好“菜篮子”、“米袋子”,无疑是回应民生的期盼,缓解民生的焦虑。今年中国物价“涨”声一片,且农产品成为了主角,出现“蒜你狠”、“豆你玩”、“油你涨”、“姜你军”、“糖高宗”等现象,打乱了百姓的生活预期。一枝一叶总关情,本来物价就是敏感的民生信号,“菜篮子”、“米袋子”一头连着百姓的锅碗瓢盆,一头连着国家的繁荣富强,一旦不稳定就会引起社会动荡(今年的韩国大白菜危机让人记忆犹新)。因此,保障民众基本生活的“菜篮子”、“米袋子”稳定,是中国政府最直观、最广泛的“民心工程”,才会将之列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改善民生要做的实事之一。中国现在 “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这些中国百姓久违的熟悉名词,今年重新成为热词,并出现在大小公开场合。就连为明年经济工作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应当说,“菜篮子”和“米袋子”等“小事”能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样议题宏观的会议上占据一席之地,间接表明了物价形势之严峻。在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4.8%时,中国的几项重大决策会议都并未直接提及“菜篮子”、“米袋子”。刚刚过去的11月被中国公众称为物价“维稳月”,官方打出组合拳调控物价,不仅央行在11月加息之后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且国务院也出台国16条,国家发改委更在五天之内连发九文。如今,各地农产品价格有所“退烧”,开始趋于稳定和回落,但当月CPI涨幅仍攀到5.1%,创下28个月来的新高,形势不可乐观。
基于食品价格上涨在当前物价中的结构性特征,抓好“菜篮子”和“米袋子”也是中国决策者的务实之举。若掉以轻心,任由其价位虚高,必会引起负面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其他行业的物价相继攀升。当前中国,“食”在国民生活开支中还占相当大比重,确保农副产品供应充足,对控制新一轮物价上涨有重大意义。
可以说,中国农副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在于现有供应环节出状况:依靠“米袋子”和“菜篮子”省市长负责制层层落实农产品生产和供应,中国以7%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粮食自给率高达95%以上,创造了人类又一个奇迹。但随着农副产品供应由短缺到充裕,随着更多人醉心于宽阔马路、亮丽楼盘,“菜篮子”却在一些地方渐渐被市长们遗忘。在唯GDP论和财政创收的政绩冲动下,城市近郊从“种菜”变为“种房”,将寸土寸金的土地用于办企业搞房地产相比,致使城市农产品自给率大幅下滑, “菜篮子”保障链条断裂与脱节,成了“空篮子”。于是乎,当物价如坐宇宙飞船,腾云驾雾时,此前缺乏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地方政府就束手无策,迟迟难解百姓之苦。此次决策层重申“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其实是在警示市场与地方行政者:要算民心账、长远账,不能牺牲百姓“菜篮子”发展经济,“菜篮子”、“米袋子”省市长负责制决不能间断,是一项永久工程,在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
不过,22年前的“菜篮子工程”等词语是产生于农产品短缺年代的词汇,旨在解决市场供应紧张。而今,“菜篮子”面临的最大压力已不再是“短缺”,而是由“短缺”走向了“价高”,市场环境与昔日大为不同。当年行之有效的计划经济手段,如今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继续见效,还得提档升级,注入更丰富的内涵,兼顾农民“卖菜难”、居民“买菜贵”、市场价格“过山车”、食品安全“可溯源”等。政府对生产基地的规划、协作、资金、技术的投入等不可少,也决不能忘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