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难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中国决定限制稀土出口配额,使得长期以来廉价从中国获得稀土的日本、欧洲和美国感到不安。近期以来,日本、欧盟和美国轮番出面,指责中国的稀土政 策。对于外界的指责,中方表示,管控稀土资源是中国的主权权利,也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各国在指责中国稀土政策的同时,也在加紧开发中国之外的稀 土资源,开发“摆脱稀土”的替代技术,以减轻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日本《钻石》周刊10月30日一期文章】题:能否以替代技术摆脱在稀土问题上对中国的依赖?
由于中国政府限制稀土出口,全世界加快了“摆脱中国”和“摆脱稀土”的步伐。然而,这一切要实现起来非常困难。
开发新稀土矿障碍重重
从美国到澳大利亚、越南和南非,全世界掀起了开发稀土矿的热潮。
美国钼矿公司已决定重新开采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芒廷帕斯稀土矿。该矿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山之一。公司计划增加对生产设备等的投资,在2012年之前正式投产。澳大利亚的莱纳斯矿业公司也计划从2011年下半年起生产西澳大利亚州威尔德山矿的稀土。
日本企业也加快推进海外开发项目。双日与丰田通商已开始在越南开发新的矿山,计划从2012年起开始投产。另外,丰田通商还开始筹备在印度开发稀土。那么,这些开发项目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专业贸易公司的稀土负责人们大多持悲观态度,他们警告说:“前面横着很多障碍。”
开发稀土原本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金,在投产之前有很多年的准备期。即便开发准备工作顺利,大部分新项目也要到2012年以后才能正式投产。
对日本稀土企业来说,明年将是最关键的一年。今年削减40%稀土出口量的中国如果明年进一步压缩出口,势必造成大量日本企业采购不到最低限度的需求量,从而难以支撑下去。
危机就在眼前。日本政府终于决定编制1000亿日元(约合12亿美元)的补充预算,用于支持以减少稀土用量为目的的设备投资以及确保海外权益。尽管如此,日本已经落在人后。虽然提出了在蒙古开采矿山的计划,但距离投产还有好几年。
中国支配地位不会动摇
各国都在设法降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脱中国化”正在全世界迅速展开。然而,不少人预测“中国的市场支配地位不会动摇”。澳大利亚 IMCOA咨询公司介绍说,当前中国稀土在全世界的份额达到90%,随着各国的开发进程,这一份额会逐渐降低,但即便在2014年,中国稀土份额仍能维持 80%。
美国的稀土勘探公司指出:“中国以外的稀土开发项目大多处于初期勘探阶段。”诚如该公司所言,其他国家现阶段还实现不了多品种的大量供应。即便开始了多品种的正式供应,仍然有很多无法解决的课题。
日本汽车厂商生产环保车所必需的稀土——镝,除中国以外几乎没有哪个国家的矿床能够用较低的成本进行开采。中国政府强化对稀土出口的限制可能事关企业汽车厂商的生死。
中国政府对稀±出口的限制始于2005年左右,此后开始逐渐加强。其背后隐含着“价格管制”的意图。这是源于对过去廉价出口稀土的反省。
此前中国以低廉的价格出口稀土。泛滥的中小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控制开发成本,竞相向全世界提供廉价稀土。
中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却没能积累起加工技术,其原因就在于国家产业政策的缺失,企业只能以低廉价格供应重要资源。意识到这一点的中央政府开始约束稀土行业,通过掌握市场来控制价格,培育资源产业,并加快从海外引进和积累加工技术。
替代技术只是画饼充饥?
很难想像中国政府今后会增加稀土出口量。而世界各国的稀土生产却要花费很长时间。如此一来,开发减少稀土使用量的技术和替代技术便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开发“摆脱稀土”的替代技术需要攻克很大的难关。
凝聚日本高端技术精髓的环保车和节能家电离不开钕和镝等稀土。为了攻克这一难关,新能源与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9月宣布与北海道大学联合开发出不使用稀土的汽车发动机。
然而,即使替代技术在性能和成本方面满足条件,也多会面临构建量产体制和产品耐久性的问题。虽然各汽车厂商在替代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但量产化的门槛依旧很高。
目前似乎还找不到问题的解决之道。一位熟知中国情况的业内人士建议:“何不就该问题举行多边磋商,探索软着陆的办法?”
被中国戏弄的窘境目前似乎还在继续。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