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二五产业结构将明确四大定量指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表示,“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面临重大调整,目前,“十二五”规划已经基本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四个定量指标。
综合媒体10月13日报道, “'十二五’期间,既是中国经济的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表示,在这个时期,要兼顾发展和调整,重化工和低碳经济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同时,城市化进程提速,也会促使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事实上,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就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但在“十二五”期间,在节能途径上与“十一五”期间有明显不同,“十二五”期间,会更多利用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产业结构状况是决定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强度的关键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时期,一些高碳产业仍然是支撑国 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更为严重的挑战是,受资源禀赋条件的约束,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因此,中国需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降低生产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而在中国城市化率整体还处在较低水平的阶段,这种调整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产业结构没有得到调整,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化率的进程。这两者互进互退,需要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而言,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主要是:产业梯度转移由“产业链整体式转移”取代“产业链分拆式转移”,“高端技术合作”取代“低端产业转移”; 产业由实转虚、由重变轻、由硬变软,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区域经济竞争的主要焦点转变为产业的组织程度和组织效率;而产业政策,即国家及地方 政府对产业的导向和规划,成为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主要变量。
“具体政策手段及思路有这样几点。”冯飞进一步阐释,一是以扩大服务业的对内对外开放为手段,以服务业结构升级为重点,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服 务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思路可概括为,“促开放、消障碍、树环境”,其中扩大服务业的对内对外开放是关键环节;二是促进技术创新。重点解决产业高端共性技术的 供给机制,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三是大规模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政府以技改贴息的方式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使得产业发展提高到一个 新的历史起点上;四,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建立落后生产能力的退出机制;五,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以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 六,促进产业有序梯度转移。
据一位参与“十二五”规划的人士介绍,目前,“十二五”规划已经基本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四个定量指标。
一是“十二五”期末,第三产业的比例比2010年提高四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接近30%,提高到40%。
二是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比2010年提高五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规模。
三是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比2010年提高10-15个百分点,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着提高。
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7%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0%左右。
其中,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按照三个分类,逐渐推进,最终,到“十二五”期末,形成不同程度的规模。
此外,国务院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则表示,“十二五”阶段,在加大行政力度的同时,还应该更多的利用经济手段来支持节能减排,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如从2007年开始实施的“绿色信贷”政策,是将环保调控手段通过金融杠杆来实现。通过在金融信贷领域建立环境准入门槛,对限制和淘汰 类新建项目,不得提供信贷支持;对于淘汰类项目,停止各类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从源头上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无序发展和盲 目扩张的经济命脉,有效地切断严重违法者的资金链条,遏制其投资冲动,解决环境问题,也通过信贷发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事实上,与一些行政手段相比,“绿色信贷”这样的市场经济手段往往非常有效。以国内最早提出并将“绿色信贷”付诸实施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 行为例,2010年以来,一方面严格控制对“两高一剩”行业的信贷投入,上半年仅该行总行层面就审查否决了金额共计115.5亿元的高耗能、高污染和环保 不达标项目融资申请。另一方面加大了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倾斜力度,积极支持优质企业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截至2010年6 月末该行支持的节能减排绿色信贷项目已近2,200个,贷款余额达4200多亿元。
可以预见,在“十二五”阶段,推进节能减排将更多地倚重经济手段。“绿色信贷”只是一系列环境经济制度建立的开始,有关部门现已开始就绿色财 税、绿色保险、绿色证券进行政策研究与试验。此次年会上,一些金融界人士表示,“绿色信贷”等金融政策对银行业是考验,也是机遇。越是“两高”行业,如钢 铁、水泥等,其贷款需求越大。未来若不加强其环境风险管理,一旦给予贷款的企业发生污染事件,不但影响银行的社会形象,也将损及债权的收回。下一步,金融 机构要下力气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如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推出绿色抵押等银行类环境金融产品。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