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可改善中国债权国的不成熟
中国成长为债权大国的速度极为迅猛,2006年继日本和德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债权大国,并于2008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债权国。然而作为国际债权大国的中国权利和义务严重不对称,正面临着不成熟债权国的种种困境,中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债权大国。
根据国际债务周期理论,不成熟的债权国是那些不能以本国货币向国外借贷,从而为其经常项目盈余融资的国家。这或者是由于其国内金融市场不发达或 者是由于国际资本市场被拥有高度发达金融市场的地区或国家的货币所主导。不成熟债权国尽管有相对非流动性国外直接投资流出,但不成熟债权国的经济不断累积 以国际性货币持有的外国流动债权,所产生的货币不匹配将使国内金融市场的投资组合难以实现均衡,政府对货币的管理也将更加困难。我国当前就具有不成熟债权 国的许多特征:
从结构上看,中国债权国地位是防御性的“官方债权国”,而不是主动性的“私人债权国”。从我国对外金融资产的结构看,2009年末,我国对外金 融资产34601亿美元,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亿美元,储备资产占对外金融资产的69.3%。在对外金融资产增量中,对外直接投资增加2296亿美 元,证券投资增加2428亿美元,其他投资增加5365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24513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资产的7%、7%、16%和71%。
从收益率上看,作为国际债权大国的中国却陷入了“斯蒂格利茨怪圈”。所谓“斯蒂格利茨怪圈”是指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将本国企业的贸易盈余转变成官 方外汇储备,并通过购买收益率很低的美国国债(收益率3%-4%)回流美国资本市场;而美国在贸易逆差的情况下大规模接受这些“商品美元”,然后将这些 “商品美元”投资在以亚洲为代表的高成长新兴市场获取高额回报(收益率10%-15%)。这实际上是一种失衡的国际资本循环方式,它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中 金融霸权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红利剥夺。
此外,作为不成熟的债权国,中国无法以其自身货币进行放贷,大量贸易顺差由此带来了货币的不匹配和储备资产贬值的风险。
而与之相反的却是,作为全球最大债务国的美国,债务不但没有对其形成制约,反而成为美国维持金融霸权的工具。从货币构成看,美国的外国资产大多 以外币计价,而其负债则几乎全部以美元计价。美国凭借“美元本位制”不仅支撑其债务的国际循环,也能利用货币“估值效应”,通过债务货币化或变相贬值增加 国民财富。
另一方面,美国又通过对外大量进行长期投资获取巨大经济利益。与平均3.5%左右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水平(借贷成本)相比,海外投资(FDI)形成了高利润回报,据统计在2000-2006年间,美国对外资产收益年率高达20%。
债权和债务关系本应是国家博弈和互动的工具和筹码,当前是该思考中国如何扮演美国最大债权人角色的时候了。中国要将作为债权国的金融权力转化为国家政策工具,增强抵御外部压力的能力和向外施压的能力。
采取三步走战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人民币国际化要采取“三步走”战略,即坚持人民币“结算货币-投资货 币-储备货币”的取向,先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再使人民币逐步成为主要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币种,最后逐步成为储备货币。
推进建立发达的本土金融市场。中国不成熟债权国地位与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有密切关系。我国处于金融潜化阶段,中国金融结构、中国金融资产与资源 分布以及金融资产管理组织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结构性缺失。要尽快建立发达的本土金融市场,扩张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理顺投资与储蓄不畅的转化机制,通 过增加国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实现财富重整,巩固债权国的形成基础并提高财富效应。
此外,要减少债权投资增加对外股权投资。对外资产的股权投资作为资本辐射功能的具体表现,是一个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过程。中国要积极调整对外 资产结构,通过资本的全球战略布局,将中国的资本优势转为制度、资源和投资的优势,完成由被选择者向选择者的转型,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
当前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演变成债务国向债权国进行战略制衡的一种工具,中国应跳出“人民币升值论”的怪圈,通过提升中国国际债权大国地位来寻求更大利益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