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预测:二季度CPI超3% 专家建议收紧货币政策
核心提示:多家机构预计,考虑到目前经济在高位运行,通胀压力显着等因素,国家需要改变相对宽松的调控政策。现任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周其仁、李稻葵等人建议,可动用汇率和利率手段,解决目前通胀压力加大,尤其是资产价格上升的问题。
4月25日,在北大“CCER 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上公布的预测数字显示,23家机构预测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平均数超过3.1%,超过国家确定的3%调控目标。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预测更高,二季度CPI有望超过3.8%,全年达到3.7%。
多家机构预计,目前考虑到经济在高位运行,通胀压力显着的因素,国家需要改变目前的相对宽松的调控政策。现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周其仁、李稻葵,以及前任委员余永定等人建议,国家可以动用汇率和利率手段,以解决目前通胀压力加大,尤其是资产价格上升的问题。
根据当日公布的预测报告,23家预测报告其中有16家预计2季度的CPI涨幅将超过3%。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认为,预计全年的物价涨幅在3.5%左右,单月的涨幅有可能超过5%。这种情况与2004年类似,即总需求比较大,这导致价格上行的压力比较大。
这反映在国际上,则是过高的原材料与资源进口需求,导致进口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远超出口价格,贸易条件急剧恶化(进口产品价格涨幅与出口价格涨幅 比值)。今年一季度,进口产品价格同比上升15.5%,出口价格下降3.2%,结果导致贸易条件同比下降16.2%。中国出口少得104亿美元,进口多花 404亿美元,合计508亿美元,或3468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的4.3%。
按GDP包含14%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进出口价格损失相当于国民收入的4.9%。宋国青认为,这是一个需要引起警惕的数字。
国内的通胀压力则表现在资产价格快速上升。比如尽管国家出台了抑制房价进一步上升的措施,但是政策主要是从抑制需求的角度出发,没有增加房地产供给,所以调控的结果仍将是“只有不愿意卖的房子,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
余永定认为,目前物价上升压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贸易顺差过大,导致央行不得不大量发行基础货币,来对冲外汇,进而导致人民币发行过大, 而过量的货币发行,不是表现为通胀(CPI),就是表现为资产泡沫。“随着出口形势好转,新的贸易顺差增加问题再次出现。”余永定说。
余永定表示,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中国在保增长的同时,结构问题进一步恶化的重要根源。超低利率必然导致资源误配,这也是引发近期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周其仁也认为改善结构问题应将货币视为“牛鼻子”,他建议将稳定汇率目标和稳定通胀目标(币值稳定)两项功能分开,将防范通胀放在第一位。
宋国青则主张利用利率来平抑当前国内过快增长的需求,进而打压国际被抬高的铁矿石、石油进口价格。
宋国青判断,考虑到目前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达到10%,存、贷款利率提高不会对经济有很大影响,因此利率作为调控总需求的一个手段,可以尽快动用。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