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发展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长期挑战,即使近来国际上有媒体披露了诸如“气候门”“冰川门”等事件,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 告(AR4)中存在的错误或瑕疵提出批评,个别科学家有不当行为和评估报告中存在一些失误,但这些并不足以推翻科学界关于气候变化事实、成因和影响的总体 结论,也不可能推翻IPCC评估报告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对气候科学问题存在争议是正常的,不会阻挡国际气候谈判进程,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低碳 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大趋势。
低碳经济是欧盟国家首先推出的新概念,并积极推动将低碳经济付诸行动。3月2日,欧盟委员会最新颁布了“欧洲2020”的新经济战略,强调要建 立一个以知识、低碳经济和高就业水平为基础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其中,低碳经济占有非常核心的地位,一方面需要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发展,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 新;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美国推出了“绿色新政”,旨在通过提高能效、发展新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以促进能源安全、刺激经 济复苏、创造就业机会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日本长期坚持“环境立国”的战略,近年来提出了建立“低碳社会”的目标和政策体系。
事实上,中国和西方可以对低碳经济有不同的理解,中国与欧盟等发达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基本国情和实际差别很大,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和模式与 西方绝对减排的低碳经济不具有可比性,但无论是从应对国际减排的压力,还是从国内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自身需求,以及中国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更长远的目标出 发,中国在发展的同时,努力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向低碳经济方向转型是必然的选择。
温家宝总理在回顾2009年政府工作中提到,“十一五”前四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4.38%。这个数字一方面说明中国为节能减排付 出了艰苦的努力。去年中央政府投入公共资金9243亿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就占到了16%。同时,从长远发展考虑,大力调整经济结 构,关停小火电机组2617万千瓦,淘汰落后的炼钢产能1691万吨、炼铁产能2113万吨、水泥产能7416万吨、焦炭产能1809万吨。然而,另一方 面,这个数字也反映了我国节能减排仍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
从国际经验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已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发达国家,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经济向低碳转型,单位国内生产 总值温室气体排放呈现下降趋势。高能耗的原材料产业和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下降,低排放的金融、服务、信息等产业迅速发展。同时,第二产业的内部 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通过提高环保标准等措施,低端制造业和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发展停滞甚至萎缩,部分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量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40%至45%。这是中国政府根 据国情、经反复论证后采取的自主行动。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无论今年能否完成“十一五”能源强度降低20%的目标,“十二五”和“十三 五”节能减排都不能有丝毫的放松。总之,低碳经济,最终还要靠低碳技术研究开发的突破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来实现,但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国家综合实力作为保 障,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低碳发展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