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破坏性采矿的七种行为作出具体界定和划分
矿产资源破坏价值鉴定是基层国土资源部门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时经常遇到的执法难题之一。最近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出台了《浙江省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价值鉴定工作规则》及说明,明确划分了露天、地下开采中的7种破坏性采矿行为,这项规则将成为打击盗采和破坏性开采的有力武器。 《规则》规定,省国土资源厅建立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价值鉴定委员会,负责本省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价值的鉴定工作。鉴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专家组。 《规则》规定了鉴定工作程序。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自收到书面鉴定申请之日起7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受理决定;同意受理的,应及时将地质勘查报告送专家组审查,并在30日内将审查报告提交给鉴定委员会办公室,最长不得超过60日。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自接到专家组审查报告之日起7日内,拟订鉴定结论初步意见,由鉴定委员会成员审查会签。如遇重、特大案件,由鉴定委员会办公室提议,召开鉴定委员会会议,对鉴定报告进行集体会审。 最高人民法院对非法采矿已有界定,为此,《规则》说明对破坏性采矿行为作出了具体的界定和划分。在 露天开采中,主要有3种破坏性采矿行为:一是不按露天开采的开发利用方案或开采设计确定的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而采用高台段、掏底开采,引发事故隐患而无 法采出的矿产资源;二是不遵循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原则,只采不剥或少剥多采,剥离欠账过多,造成下一步开采因经济上不合理、安全上无保障而不能采出的矿 产资源;三是对金属、非金属矿体,不按开采方案与设计的要求开采,采厚弃薄,采富弃贫,采易弃难,应当回采而不能回采的矿产资源。 而在地下开采中,主要有4种破坏性采矿行为:一是不按开采方案与设计的要求开采,采厚弃薄,采富弃贫,采易弃难,应当回采而不能回采的矿产资源;二是不 按方案设计开采的顺序要求进行回采,引发事故隐患而不能回采的矿产资源;三是不按照设计的开拓、采准与采矿工程布置施工,造成工程压矿等问题,应当回采而 不能回采的矿产资源;四是违反回采顺序,造成地压事故隐患,应当按设计可回收而不能回收的矿柱。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