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明年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再次强调,明年中国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他同时表示,如果过早地把促进经济的政策退出,“就可能前功尽弃,甚至使形势发生逆转”。
在全球经济开始复苏的背景下,各国出台的一系列经济救助政策是否应“顺势退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对于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的中国来说,其未来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也备受关注。
经济学家华生在解读时认为,温总理的这一表述再次传递出中国经济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信号。现在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能 突然退出,很多政府投资的项目刚刚上马或干了一半,如果政府投资或银行信贷突然中断,前期成果可能前功尽弃,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一揽子计划给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信心与希望。但当前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一些企业自发投资动力不足,中小企业仍面临融资困难,民间 投资尚不能取代政府投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刺激政策过早退出,投资者信心会遭受严重打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中,谈到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温家宝总理认为这是一个“很重大而且很严肃”的问题。他强调,世界经济是互相联系的,但是各国采取的应对危机的政策是不一样的,政策退出的时机和方式也可以是不同的。
从全球范围看,一方面是全球经济复苏力度依然疲弱,甚至可能出现反复;另一方面是大量货币增发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通胀预期隐忧,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财政赤字压力正不断加剧。退还是不退,各国政府在未来政策走向上陷入了两难选择。
“各国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时机的选择有赖于其本国的经济走势。由于经济情况不同,各国在退出政策时机的选择上很可能会出现‘脱钩’。”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说。
2009年10月以来,澳大利亚、挪威、以色列等国已采取了加息政策,印度上调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李扬认为,新西兰、加拿大等受危机冲击较轻、通胀压力较大的资源型国家在未来半年内也可能会选择加息;但对欧美各国来说,由于很多金融机构还存在亏损,特别是失业率依然很高,贸然退出政策可能会给经济带来二次衰退风险。
对于中国下一步宏观调控政策的决策,专家们也认为,不过早退出经济刺激政策,并不意味着政策将不做调整。事实上,今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央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是根据情况变化在渐进调整的。
华生认为,中国的调控政策在2009年应对危机过程中一直在视情况变化而不断调整,不仅货币政策有不少微调之处,财政政策在调控中也有变化。“刺激政策的退出绝不是一蹴而就,本身就应该是一个逐步微调、渐进而平稳的退出过程。”
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中也强调,明年要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保持宏观调控的正确方向、一定的力度和合理的节奏。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还会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地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提高政策的针对性。
以投资为例,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注重向民生、环保和技术创新等领域倾斜。温家宝总理表示,明年政府投资力度不减,但内涵要发生变化,“就是要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更加重视节能减排”。
“中国经济已经到了非调整结构不可的时候,温家宝总理透露的明年投资重点也凸显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意图。”李稻葵说。
他表示,尽管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不能过早言退,但在明年政策着力点上应更大力度向经济结构调整倾斜。货币政策应更注重对信贷结构的调整,将贷款重点 转向中小企业;财政政策则应通过补贴就业、改革个税征收体系等举措,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更大力度支持发展绿色经济和产业升级,这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战略需求。
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要“做好当前的事”,把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工作继续搞好,巩固经济回升势头;另一方面又要“筹划未来的事”,为中国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正如温家宝总理在结束新华社记者专访之际所强调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我们面前的仍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胜非为难,持之为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