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整合谋求定价权
稀土整合谋求定价权
据《证券市场周刊》了解,包钢稀土国贸公司自成立至2009年8月份,共计亏损约3.5亿元,今年8月份首次扭亏为盈。《规划》同时明确,北方以包钢稀土为中心、南方由五矿集团整合江西赣州稀土资源、西南由江西铜业集团整合四川稀土公司的行业整合。
铁矿石争端尘埃未落,有关稀土的战役又风生水起。导火索是,9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内蒙古正在向国家有关部门协商请示建立稀土储备制度,近期《稀土工业发展专项规划(2009年至2015年)》(下称“《规划》”)和《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即将出台,以严控稀土的生产和出口。
据《证券市场周刊》了解,《规划》规定,在2009-2015年间,中国的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将控制在12万-15万吨,2015年前,原则上不新增稀土冶炼分离生产能力,未经核准不得新建或扩建稀土冶炼分离项目。
一石激起千层浪。
国内稀土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包钢稀土(600111)于9月2日当天强势反弹,成交量迅速放大,短短5个交易日成交金额超过120亿元,股价大涨近39%。此后,国信证券、东方证券、中信建投、平安证券等纷纷推出报告“推荐”。
而国外的反映更加激烈,日本、美国的主要稀土生产加工企业纷纷在《日本经济新闻》、《连线》杂志等媒体上发表措辞激烈的言论。《泰晤士报》日前甚至表示,“一旦中国的相关限制稀土出口的规划施行,日本和美国极有可能会向WTO提起申诉。中国出口的进一步收紧可能会结束中日之间关于这一问题的礼貌磋商。”
9月24日,中投公司率旗下建银投资以及中信建投证券投行部团队造访包钢集团和包钢稀土,此行,双方就联合收储稀土达成一致,初步意向共同出资上百亿组建公司,专门进行稀土矿石及氧化物收储,实行统一收购,定向销售。
消息传出,包钢稀土再次强势涨停。
种种迹象表明,目前中国的稀土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大事件发生,而相关企业也将迎来重大机遇。未来的稀土产业是否是如股价反映的那样乐观?
要解开这个悬疑,需从源头说起。百亿收储
在收储方面,包钢稀土已开始实质性的尝试。
造访包钢一周前,中投团队曾受包头市政府和包钢集团的邀请就收储一事前来措商,当时包钢方面提出一个方案是:包钢或包钢稀土方面出资7亿元,而中投子公司建银投资出资43亿元共同组建公司进行稀土收储。
但这并不能满足中投方面的胃口,双方约定由中投出一个规模更大的方案,总投资约100亿元,目前双方正进一步措商。
2009年中期,包钢稀土控股67%、注册资本7亿元的内蒙古包钢稀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国贸公司”)实现正常运营,改变原有的营销模式,即由委托加工、易货贸易改为包钢稀土将碳酸稀土卖给国贸公司的成员,附加条件是这些成员将碳酸稀土分离出来的氧化物全部返销给国贸公司,再由国贸公司统一对外销售。
此前,2007年7月11日,包头市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包头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稀土原料供应“洼地”优势加快稀土产业发展的意见》,确定了稀土原料实行统一定向销售的政策。
国贸公司于2008年12月,由包钢稀土联合内蒙古高新控股有限公司(稀土高新区国有独资公司)、包头华美稀土高科有限公司、淄博包钢灵芝稀土高科有限公司、内蒙古包钢和发稀土有限公司及其他发起人(即原有委托加工的几个成员企业)共同组建而成。
国贸公司的经营模式确定为:在国家指令性生产计划的指导下,在保障上市公司包钢稀土及其参、控股公司的正常经营和稳定利润的基础上,对与包头资源有关的稀土原料产品进行统一收购,统一定向销售。目前包钢稀土的铈产品产量占全国90%,镧、镨、钕分别占全国的40%左右,铕产品占全国50%。
据内蒙古稀土(集团)公司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包钢稀土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张日辉介绍,公司储备库建设进展顺利,未来将大幅提高公司盈利。建设的储备库分别位于公司冶炼厂、稀选厂和白云博宇分公司内,项目建成后公司可储备稀土精矿(50%品位)30万吨。该项目投资估算基本费用为6.75亿元,其中包括4.5亿元储备金、1.18亿元工程费等各类费用。30万吨稀土精矿分5年储备,储备金4.5亿元分5年等额投入。
按计划,在2009年年末储备16亿元的稀土氧化物,2010年储备达到32亿元。包钢稀土业绩报告显示,2008年公司全年主营收入为32.25亿元。这意味着未来储备的稀土氧化物的规模达到公司的生产能力,从而使得公司未来稀土氧化物的销售价格保持稳定的状态。
包钢稀土的稀土精矿主要来自白云鄂博矿,公司大股东包钢集团拥有白云鄂博矿的开采权,而该矿是铁、稀土、钍共生矿,包钢股份的铁矿和包钢稀土的稀土矿都由它提供,注入哪家上市公司都不合适。目前的模式是白云鄂博矿独家向包钢稀土供应稀土精矿。
据公司公开披露,包钢稀土与包钢集团达成稀土原料供应协议:由包钢集团所属的白云鄂博矿向包钢稀土提供的稀土原料矿石在2009至2011年3年内价格不变。这样,如果未来能以相对稳定的价格,对包钢稀土生产的稀土产品进行收储,则在成本和销售价格既定的情况下,包钢稀土可以锁定利润。联姻中投公司?
由于目前稀土价格低迷,需求不旺的情况,国贸公司统购统销的运作模式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销售压力。
包钢稀土2009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存货从2008年末的7.99亿(其中产成品1.41亿元)攀升至2009年中期的13.38亿(其中产成品9.677亿元,对应稀土氧化物超过5万吨)。其中,并表的国贸公司少数股东损益达到3504万元,这意味着国贸公司上半年亏损超过1亿元。
据《证券市场周刊》了解,包钢稀土国贸公司自成立至2009年8月份,共计亏损约3.5亿元,今年8月份首次扭亏为盈。
对此,张日辉认为,今年以来国内稀土氧化物价格之所以回升正是受国贸公司主动控制的销售量所支撑。而长远来看,组建国贸公司进一步延伸了公司对稀土行业的资源控制力,一旦下游需求复苏,公司以其控制的市场近50%的稀土氧化物,将充分享受价格回升带来的收益。
包钢稀土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18.8亿元,资产负债率已达62.8%,通过银行筹措资金空间有限。
因此,完成收储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解决收储所面的巨大资金需求。
此前8月份在包头举办的稀土产业发展论坛上,我国著名的“稀土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曾建议动用外汇储备,“每年拿出1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在稀土低迷时期储备稀土。”
据本刊了解,2008年全国生产稀土产业工业总产值为245.3亿元,销售收入252.6亿元。50亿元不足其中的五分之一。
近几年来,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各种方式呼吁:期待国家能出手保卫稀土,建立国家储备机制。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稀土下游消费的情况下,稀土价格大幅下降,正是收储的好时机。而拥有数千亿美元的中投公司是承担这一任务的最佳选择。
据本刊了解,在包钢稀土与中投公司秘密接触的同时,国家发改委正牵头组织商务部、工信部相关人员组成一个联合调查小组,就稀有金属储备问题联合调研,并委托多个机构在做相关课题。而早在7月份,调研课题组已对包钢稀土所承担的稀土储备软课题进行鉴定。
对于与中投公司联合收储相关事宜,9月25日,包钢稀土公告澄清,“并未和中投方面达成协议。”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双方已开始对此问题进行措商。限产、整合
相较市场的热情,业内人士要冷静许多。
目前业内专家普遍对收储的定位是,收储行为如果不考虑国家储备战略资源的意义,本身的功能只是“削峰填谷”。从需求角度看,目前需求面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购买了一批商品,收储计划最终的结果可能对行业影响持平,让市场达到新的均衡状态;从供给面看,收储行为并无助解决稀土行业本身产能过剩与供应秩序混乱的问题,甚至可能进一步恶化产能过剩。
因此,对于国家收储计划对稀有金属价格影响,只可能只是具有短期、局部性影响。
目前与收储配套的措施是限产和整合。
2009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2009年稀土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指令性生产计划,较2008年分别下调8.1%、6.9%。
据本刊了解到,工信部编制完成的《2009年-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及《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目前正在征求国务院有关部委的意见。《规划》明确,对于稀土分离企业,新建分离企业审批由省一级核准上升至工信部核准,并要求到2015年,将目前的100多家稀土分离企业缩减至20家。
另外,《规划》明确,国内轻稀土将主要利用包头白云鄂博资源和四川氟碳铈资源,适度开发山东资源;中重稀土主要利用江西、广东、福建离子型资源,适度开发湖南、广西离子型资源;其他地区的稀土资源,2015年前一律不允许开采。
《规划》同时明确,北方以包钢稀土为中心、南方由五矿集团整合江西赣州稀土资源、西南由江西铜业集团整合四川稀土公司的行业整合。
在北方,甘肃稀土集团已是包钢稀土并购的首要目标,据本刊了解,并购甘肃稀土集团本来2008年应该就有确定的结果,但由于职工安置和利益分配存在分歧,一度搁浅。
2008年12月,国贸公司成立,按国务院下达相关规定,甘肃稀土集团的产品也只能销售给国贸公司。
2009年3月,甘肃稀土集团董事长杨文浩在一份报告中称,目前,这项重组工作“已经完成了资产的审计评估现场工作”。三分天下
在包钢稀土谋求“统一”北方稀土资源的同时,江西铜业集团和五矿开始了在南方的扩张之路。
今年6月,江西铜业集团编制完成了《四川省冕宁县牦牛坪稀土矿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初步审查。四川冕宁稀土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二,矿床埋藏浅,矿石品位高。当地政府引入江铜对牦牛坪稀土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江铜已在当地成立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报告资料显示,江铜稀土项目将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14.75亿元,二期投资16亿元,将在稀土的采选工程、冶炼分离工程、深加工过程和公用工程产品的深度加工、产业链的延伸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资源开发本地化。一期工程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2.6亿元,年利税3.7亿元。二期工程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0亿元,年利税10亿元以上。
五矿去年进入我国另一稀土资源富集的江西赣州市,与当地两家企业联合组建五矿稀土(赣州)股份有限公司。五矿拟在5年内投资20亿元,建设稀土灯用荧光粉、稀土节能灯和稀土永磁材料及应用产品项目。赣州方面也有意以五矿为龙头整合当地的冶炼分离型企业,并力争在赣州建设全球最大的稀土企业集团。
业内人士预计,通过行业协会集权,五矿、包钢稀土等龙头企业有望加速对国内稀土矿资源的购并进程,而民营资本执掌的80%中小企业或将淡出稀土矿山开采市场。技术短板
要想取得定价权,不仅需要形成规模,更重要的是你是否已经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只有把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控制住,定价权才会出现。
按《规划》,未来稀土行业发展将从上游和下游两个方面同时着手。上游将规范稀土矿的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的数量;下游将扶持稀土产品的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
稀土产品分为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低端产品)和稀土功能材料产品(高端产品)。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的产品依次为:稀土原料――永磁材料――永磁器件――终端应用产品。
研究表明,稀土产品价值从低端向高端呈裂变式增长,其幅度比其他产业更为显著。稀土精矿、新材料和元器件的价值比为达到1:50:500。终端产品增值更高,而我国目前稀土产品主要集中于低端产品,包括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和抛光粉等。
目前中国的稀土萃取分离技术在世界上已经独树一帜,但在稀土功能材料的生产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日本、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掌握了生产稀土功能材料的核心技术,形成了系列专利。
具有“永磁之王”称号的钕铁硼是使用量最大的稀土功能材料,2008年我国钕铁硼产量达到了4.6万吨,占全球产量近80%。但烧结钕铁硼和粘结钕铁硼的技术专利则分别属于日本住友公司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两家公司还达成协议,规定同类产品若进入日本、美国或欧洲市场,必须同时购买双方的专利,并收取5%的销售提成。
而作为国内稀土生产的龙头企业――包钢稀土早在1997年上市时,就曾尝试在技术有所突破。
2000年,包钢稀土利用募集资金同美国ECD/OBC公司、GET(原WKC和光)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公司(下称“电池公司”)、内蒙古稀奥科镍氢电池极板有限公司(下称“极板公司”),包钢稀土按75%比例共出资3.74亿元。
然而成立之后,就因为引入技术出现问题不能量产,美方多次努力仍不能达产后,包钢稀土聘请一家日本公司以59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直到2007年,电池公司成立7年之后,终于达产。不过2008年该公司并未显示出竞争实力,2008年亏损3466万元,年末净资产为-2074万元,已经资不抵债。
另一家同时成立的极板公司同样业绩不佳。2006-2008年这两家合资公司累计亏损2.99亿元,同期,包钢稀土创造了3.31亿元净利润,两家合资公司3年拖累包钢稀土业绩40.36%。
2009年,稀奥科镍氢电池极板公司和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公司历经磨难生产出来的主要以电动自行车用为主的镍氢电池在市场开拓阶段就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由于目前市场上锂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而公司的镍氢电池因单位产品成本过高无法打开销售局面,致使两公司不得不停产。
资料:
稀土被誉为“工业味精”,因具有丰富的光、电、磁、超导、催化活性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和军工领域,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高新技术和军事战略物资。
然而,长期以来,“贱卖”始终伴随着我国稀土产品的出口。有统计显示:与1998年稀土产品出口配额制度启动时相比,我国稀土出口量增长了10倍,但价格却降低了36%。
虽然中国稀土资源丰富,但分布比较分散,而且呈现南北方分布差别:包头的白云鄂博矿是世界最大的铁、稀土、铌等元素的矿山,以轻稀土为主,占全国储量的87%;而分布于我国江西、广东、福建、湖南、广西等南方省份的离子性稀土矿,是独有的稀土资源,占中重稀土资源的90%。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
本站免责声明:上述文字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自身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和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同意或赞同其描述或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直接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Email: sales@chinatungsten.com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